【靈修小品】戰爭與和平

期數
4075
刊登日期
2022.03.25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3 月 27 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

今年的四旬期是一個艱苦的時期,因為戰爭和疫情的出現,人人內心都會感到恐懼和擔憂;可能我們也會自問:「明天是否會更好?」但是,我們的「平安」是在哪裡?我們有否浪費了前輩們為我們所積存著的美好恩賜?我們是否已習慣了以「自我中心」為生活的原則,讓一些衝突不斷滋長?我們有否對內心的矛盾習以為常而保持「沉默」? 

今日,天主聖父在我們內心呼喚:「回歸到我身邊!因為你們已經疏遠了我!」因為, 我們沒有依從天主聖言的指示而生活。不要想烏克蘭離我們很遠;事實上,他們就在我們中間、他們就是我們的兄弟姊妹。他們受苦,我們也在受苦;因為,主耶穌承擔了我們的一切痛苦。祂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愛所作出的犧牲,承擔了人類的一切痛苦!因此,在戰爭中人民所受的痛苦,也就是主耶穌的痛苦。任何發動戰爭的人就是與慈愛的天主為敵。正如聖保祿宗徒指出:「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肢體都一同歡樂。」(格前十二26) 在這個四旬期,我們有必要及合適地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的生命:我往哪裡去?我尋找的是甚麼?作為一位基督徒,我們的心必嚮往天國!但是,我們是否已在內心作出準備?我們的武器是甚麼?我們尋找的方法必然非世俗的擁有:權力、金錢、地位;而是包容和仁愛。因此,我們的武器便是我們的「祈禱」。在這個悔改皈依的時期,讓我們團結一致、堅持不懈地為和平同心合意地祈禱,使天父所賜給我們的「平安」不會落空! 

當我們面對著俄烏戰爭時,我們應反思著民族情感、經濟利益、霸權主義……等,均不能為人民帶來幸福。戰爭文化是在忘記過去戰爭痛苦時形成的,它是在不衡量後果的暴力中成長,從使話語作為武器而非作為「對話」工具開始。事實上,當一切都以「利益」為前題,生命便實在可悲!「幸福」是共同生活的東西,從不相互對抗、從不孤單。若我們仍認為幸福是通過他人的痛苦而傳遞出來的,這是一個天大的錯誤!戰爭邏輯沒有美好的未來, 而是社會、文化、經濟、人類生命的破壞! 

四旬期是帶來「和平」的偉大祈求,因為這個旅程的終點是藉著主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帶來人類的新希望。讓我們在祈禱中,將對和平的渴望變成「行動」!首先,我們應解除心靈的武裝,為和平服務。當我們看到這場軍備競賽中,軍備與經濟是連在一起的!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言:「出售和擁有武器並不是一個中立的事實;武器帶來戰爭。武器破壞並且殺戮,不會帶來快樂。他們的貿易和由此產生的經濟收益是對窮人的侮辱,也是對天主的挑戰。因此,人心也必須解除武裝!天主創造我們的生命是要求我們彼此相愛;可惜,我們經常為自己的生活製造「敵人」!這是因為「自我主義」的影響!我們生活在人類大家庭中並沒有敵人,我們絕不能被戰爭的邏輯所利用;我們應對自己有另一種更新的看法:我們發現自己很軟弱,但也很謙虛。

在這個影響全世界的疫情中,已帶來人類很大的傷害;我們共同經歷了人類共同的脆弱。讓我們從自身的驕傲、暴力、怨恨、仇視中解脫出來,並認識到自己是被天主所愛的,我們都是兄弟姊妹!我們應感恩,因為藉著天主的愛使我們感到並不孤單、我們並非孤立無援;因為我們在主愛內聚集在一個無邊界的人類大家庭中,「一方有難,四方施援」。如此,和平可期! 

當復活主顯現時,第一個且是最偉大的信息就是:「願你們平安 !」因此,當我們願意學習福音的勸勉:「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谷一15)時,我們便能解除生命和心靈、思想和言語的武裝;我們便能消除內心的戰爭,作一位和平的使者!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錦榮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