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我把虹霓放在雲間(創九13) 陪伴少女誇越困境──冼玉娟修女 

期數
4075
刊登日期
2022.03.25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3 月 27 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

善牧會致力在香港服務弱勢婦女,憑著教育與牧民工作,改寫她們的命運。善牧會冼玉娟修女退休,卸下女童院舍主管身份,在瑪利灣中心擔任靈修陪伴者,帶領女生在聖母像前禱告,把一切交付予聖母;又拿起粉彩筆,透過繪畫幫助她們打開心扉,「以畫回顧人生阡陌路,反思每個交叉點。最初她們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但在天主內,她們也漸漸看到自己的優點,看到人生中的彩雲。」

「我曾經歷人生的幽暗,但在打開女孩子心窗的過程中,我學會釋放自己,接受天主給我的成長經驗。」修道40年陪伴弱勢女童,讓冼玉娟修女看到人生中的朝陽,「我在瑪利灣看到美麗的日出,這裡為我帶來人生的光明時刻;當黑暗將臨,我專心享受黃昏的金光,期待日出。」

從埋怨到接納

冼玉娟修女十多歲時,父母相繼離世,姊弟頓變得孤苦無依,令她埋怨天主,不再上聖堂。冼修女日間在工廠工作,晚上照顧弟弟起居,雖然晉升至廠長,但生活挫折令她身心疲累,一次旅行靜思讓她重新感受到天主的愛。冼修女轉職聖基道兒童院,希望與兒童分享愛心,「為幼兒餵奶沖涼,讓我回到年輕的時光,也為我日後服務青少年埋下聖召種籽。」 

「父母早逝,令我負擔很大,但照顧兒童時所感受到的愛,讓我回到天主那裡。」當年冼修女在修會辨別聖召,正當她立志修道,卻患上腦癎症,「我祈求天主:若然我有聖召,請讓我康復過來。然而在最後一次辨別會面中,我病發了,修女覺得我有聖召,但需要另覓方式。我哭得厲害,後來有教友給了我一本小書,裡面介紹善牧會,深覺很適合自己。」善牧會瑪利灣中心與毗連的瑪利灣學校合作,透過院舍生活與學校教育,為成長有困難的少女提供群育教育。

患病無礙追尋聖召

冼修女誠惶誠恐面見善牧會長上,「修女不介意我患病,不過提醒我:這個修會具有特別的聖召,這裡的孩子面對種種問題,很反叛,你要以忍耐和愛心去接納她們,如果你跟她們相處得來,就代表你適合這裡。」冼修女於1980年轉到瑪利灣中心及學校體驗,不僅與少女相處得來,更成為眾人的開心果,「學生喜歡我經常保持笑容。我相信我的聖召就在這裡,」冼修女1982年開始初學,1993年宣發發永願。

「聖基道兒童院的服務讓我建立同理心,因為我自己家庭不如意,所以當我遇上父母身故或與父母相處不了的女孩子,便更珍惜她們。」雖然有時被女孩子用髒話辱罵,冼修女不怪責她們之餘,反而盡展所長為她們烹調美食,並傳授廚藝,「想不到昔日為照顧弟弟而學的廚藝,成為我和女孩子的溝通橋樑。」

其後冼修女到大學修讀社工課程,裝備自己迎接更多挑戰,之後到由善牧會創辦的彩雲宿舍擔任主任,服務因家庭困難而暫住的女童,「女童成家立室後,帶孩子來探望我。」孩子喚一句「婆婆」,冼修女甜在心頭,也感恩於群育教育改變了弱勢兒童的生命。

這群弱勢女童在院舍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她們很多都努力讀書,有的更成為社工,憑經歷協助同路人。冼修女從女童身上看到自己昔日的影子,對於比自己努力的,由衷敬佩;對於讀書困難的,加倍獻出愛心。

「我的聖召曾經停滯不前,在社工與修道人兩個身份之間迷惘起來。」冼修女卻遇上新的成長機會:獲駱鏗祥神父邀請到聖十字架堂擔任牧職修女。「我在90年代末做了三年,負責教授慕道班、擔任聖母軍和信仰小團體的神師,從中學會信仰培育技巧,也多了機會向人介紹善牧會。」

冼修女於2014年退下女童宿舍火線,輾轉於2016年再次加入瑪利灣中心,為女童提供靈修培育。「女童說自己是迷失的羊,我在小組內讓她們畫下自己的生命圖,讓她們分享喜與憂、難忘和期望。若憑空叫她們分享,她們便會收起自己;若繪畫,她們便會樂於分享作品內的心思。」

「現在我跟以往不同,不用管束她們,她們會放心跟我暢談。」冼修女道:「雖然她們不是教友,但都樂意靜下來祈禱,將時間交託予聖母。這裡有個常見的美麗景像,就是女孩子依偎在聖母像前祈禱,盡情地哭,把鬱結釋放出來。」

冼修女感恩能在善牧會內忘記傷痛,重過新生,「修會的精神是『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我們相信每個女孩子原是美好的,藉著培育讓她們忘記過往,重新開始。因此,我們希望效法會祖聖女于法西亞(Mary Euphrasia Pelletier),為愛而成為一切。」(鄧) 

圖︰01 冼玉娟修女在瑪利灣中心擔任靈修陪伴者
       02 為中心少女主持靈修活動
       03 昔日在聖基道兒童院服務
       04 學生畫出生命中的彩虹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