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濟兄弟花圃】對號換座 

期數
4077
刊登日期
2022.04.08
作者
伍維烈
主曆
主曆 2022 年 04 月 10 日 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

我宣發隆重聖願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教書,可是沒接受任何正式師範訓練,除了來自執教鞭母親的DNA和零碎主日學的教學經驗,就被拋入課室。課室管理及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又要保持和藹可親的好好修士形象,就成了一份執著。

開始時,我用盡各樣辦法,不論是遊戲、幽默笑話、活動體驗等,務使學生全情投入。因為我入會前是從事設計,便覺得原來教學也可以激發創意的過程。既然,「學生的全情投入」是指標,我就觀察他們的反應,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可笑,因為期望小朋友40分鐘全部時間目不轉睛盯著老師,根本是不切實際,也不符合任何教育理論。那時初出茅廬,滿心熱火,現實與期望的落差所帶來痛苦,完全是自設陷阱,不能埋怨任何人。

幸好,在未上教育學院前,居然在公共圖書館找到一本關於師生身體語言的書本。原來老師交叉手臂的方法,甚至坐立姿勢都在傳遞「我是一個甚麼老師」的信息。同樣,解讀學生在課堂上的舉動,大有學問。他與鄰近同學交頭接耳,不一定因為他沒興趣(不投入)而聊天。這本書的看法是,如果同學交頭接耳時的眼神,是向同學或書本,可能是因為這位修士講解不清楚而已;但如果眼神是向教師,則有可能想避免老師看到其談話,所以能理解為違規行為(挑戰權威!),那時便要注意,甚至處理,例如給予眼神、走近他們、仔細觀察等。

這個洞見很能幫助我:其實不但在課室,或在其他場合的演說,常面對不同的聽眾,我作為講者原來是那麼容易受聽眾反應的影響。這份覺察同時也讓我明白:我有機會錯誤解讀別人的反應。所以多了一份自由,帶來機會去選擇合適的回應方式,就避免了魯莽而兩敗俱傷。

現今,邊望彌撒/開會/避靜/上課等邊滑手機的現象很普遍,其實一個人滑手機的原因有很多,絕不可單單理解為是聽眾的行為偏差,甚至是對講者的評價。其實這也是人生的課題:當與人交往時的不通順,我們或是判斷別人的行為(因為他沒禮貌),或是對號入座(全是因為我講解得不夠吸引)。

聖方濟第二十二篇忠告是:「忍耐地承受由其他人來的修煉、控訴和譴責,就如同忍耐地承受來自他自己造成的後果,那僕人是有福的。受到譴責而寬仁地平靜,尊敬地順服,謙卑地承認,甘心地補過,那僕人是有福的。為了一個自己沒有犯的罪過,卻不急於為自己辯護,反而謙卑地承受羞辱和譴責,那僕人是有福的。」

別人的反應,往往一廂情願被理解為對自己的控訴(儘管別人根本沒有這個意圖)。方濟教導我們甘心地補過,謙卑地承受,讓我們多了一份空間,不必介意也不判斷別人。與其是對號入座,不如換座:假若別人的反應真的是代表控訴,那就更是機會,一方面善意對待他人,理解他有主觀的需要,非由我起;另一方面善待自己,也許是進步的機會或是覺察潛藏並忽略的那位受傷的小孩。 

 

  •  本專欄由方濟會小兄弟輪流執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