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亞納堂(下) 建設眾家之家安頓心靈

期數
4083
刊登日期
2022.05.20
主曆
2022 年 05 月 22 日 復活期第六主日
4083-10.01a

按圖放大

「外公外婆感激傳教士救濟,就領洗入教。老一輩赤柱教友信仰虔誠,對教會很忠心,教友50年代建聖堂時,你買磚、我買泥,配合善長的大額捐助終成事。這些榜樣感染了我們這一代人。」70年代在赤柱馬坑村長大的聖亞納堂牧民議會幹事鄭惠安,憶起昔日教友互相扶持幫助,一起建設赤柱聖亞納堂的情景。

19世紀的赤柱是個大型漁村,曾是政府早期的臨時行政中心。到了20世紀中間,居民生活清苦,傳教士照顧他們的生活與心靈上的需要。聖亞納堂於1959年建成,毗鄰的聖德蘭小學(現已停辦)及幼稚園亦於同年興建。

雖然馬坑村已於90年代清拆,鄭惠安亦遷到別區居住,「但我們這一代人對堂區充滿歸屬感,因為這裡像一個家,所以我回來堂區之後,加入聖言宣讀組及擔任送聖體員。」

堂區修會營運靜修舍
提供心靈歇息空間

近年加爾默羅會神父承接瑪利諾會等傳教士的工作,負責牧養聖亞納堂區,在赤柱分享他們的默觀祈禱心得,同時幫助老弱傷殘。主任司鐸成博華神父(P. W. Santoso)等加爾默羅會會士於十年前來港後,致力服務不同堂區及港島南區的石澳天主堂靜修舍。疫情下人心不安,牧者難以外出接觸教友,聖亞納堂神父積極舉行網上玫瑰經和朝拜聖體,暢談自己的神恩與默觀祈禱經驗,配合聖像畫作為培育工具,幫助教友保持祈禱習慣。

疫情緩和期間,堂區神父帶領教友到靜修舍退省或參與靈修活動,透過默觀祈禱,或以聖言誦讀的祈禱方式,學習加爾默羅會大家庭的聖女德蘭.里修(小德蘭)、聖女耶穌德蘭(大德蘭),及聖十字若望的靈修思想。石澳靜修舍的落地玻璃外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這個清幽的靈修地方,成為赤柱教友熱愛的心靈憩息之所。

聖亞納堂牧民議會會長岑楊毓湄約10年前遷到赤柱居住,她喜歡這裡山明水秀,鄰里關係和諧,「堂區教友由多個小家庭所組成,富有人情味,教友容易熟絡,大部份樂意擔起堂區職務,合作氣氛融洽。」她表示,赤柱不少外籍教友於疫情下離開了香港,帶走不少服務中堅,幸而年輕教友積極參與輔祭會,教友也熱中參與禮儀服務與聖詠團,有望在社區老化的同時,推動堂區年輕化。

聖亞納堂面積雖小,只能容納約300人,但不少教友積極服務堂區,聖堂的信仰標記亦相當豐富。

聖堂內的焦點,是祭台背後的馬賽克玻璃畫,上面的碧海藍天、風、浪及風帆圖像,展現赤柱的漁港特色;玻璃畫襯托著被釘基督的十字架。玻璃畫左下方置有露德聖母像,旨在鼓勵教友多誦唸玫瑰經及為罪人悔改祈禱;右下方安放耶穌聖心像,提醒教友作補贖,與其他人相親相愛,此聖像下方的聖體櫃以銅鍍金製成,象徵十字架的光芒。

聖母與聖亞納聖像
帶出堂區家庭精神

聖堂後方右側安放了堂區主保聖亞納的聖像,她是聖母的母親、耶穌的外祖母。聖亞納配合天主的救恩工程,是長者中的榜樣。

聖堂外的花園設置聖心亭,作為靈修角落,亭內放置耶穌聖心和聖母無玷聖心像,及三幅聖像畫:分別描繪耶穌誕生、耶穌受難及五旬節聖神降臨,藉此鼓勵教友為亡者、病人及 善長祈禱,並在這充滿綠色植物的寧靜環境中,默想天主的臨在。

加爾默羅會會士慷慨與聖亞納堂教友暢談他們的靈修之道,幫助他們安頓心靈,擁有更充沛的力量去建設堂區這個眾家之家。

 

  • 編輯 CatherineWong / 採訪 JosephTang / 設計 MikeCha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