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疆】視藝教學令我學到甚麼〔作者︰嚴之藝〕
因疫情而停辦了兩年的教師視藝工作坊,今年在 Fey Alegria 的支持下得以復辦。Fey Alegria 是1955年在委內瑞拉發起的一場國際教育運動,旨在為邊緣化群體和窮人提供高品質的教育,使他們能夠成為社會轉型的推動者。在柬埔寨,Fey Alegria 與 Karuna Battambang Organization(KBO),耶穌會在柬服務(JSC)和沙勿略耶穌會學校(XJS)合作,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致力提高農村公立小學教師的質素。
今次工作坊在5月26、27日舉行,參加者超過30人,我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整理了幾年來的教學心得,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體驗,感受深刻的首先是視藝活動能帶給學生歡樂。雖然學生在開始時總會說「很難、不懂做」,但當逐步完成後,拿著就算不怎精美的作品,都會笑得開懷,尤其令他們雀躍的,是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去發揮。有一次我教他們做版畫印刷,他們用餘下的油墨自發地做指掌押印,令視藝室裡笑聲不絕。一個平時表現慵懶的男生,也按捺不住對我說,原來藝術是這麼有趣!此外,有些寄宿學生會要求我星期天下午開放視藝室,讓她們來自由創作,甚至連張茹也趁機前來塗鴉一番,紓緩工作壓力。
其次是視藝活動能帶給學生轉變。我發覺柬埔寨學生一般處事態度都是滿不在乎,對細節掉以輕心,要求不高。所以我總是透過創作活動,鼓勵他們用心看、細心做、培養耐性,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另外有些課題要引起他們對環境、學習、與人相處等方面的關注,有些課題幫助他們增加對中外文化的認識,當然也趁機會,讓他們多了解天主教,包括繪畫聖像、為耶穌的生平故事填色、製作復活節卡等。
最後是視藝活動能保護環境。我從抵達耶穌會學校的第一天開始,便積極收集廢紙、瓶罐等作為視藝創作的材料。因為這裡還未發展回收工業,農村的廢物不是隨意棄置,就是掃到屋外焚燒。我希望幫助學生養成廢物利用的習慣,希望實用的製成品能夠取代不必要的購買。工作坊第一個習作就是發揮這概念的仿藤花瓶,參加者表現投入。第二個習作是製作購物袋,並利用押印完成裝飾。雖然我沒提及甚麼設計理論,但簡單的構圖講解已激起他們無限創意,他們的作品也帶給我不少啟發呢!
第二天的習作分別是木顏色、粉彩和廣告彩的漸變混色,再介紹如何由初小到中學逐步誘發學生的繪畫興趣,最後就是讓參加者完成盆栽寫生繪畫。
兩天的工作坊匆匆過去,今年的參加者都很用心,但願他們回去後能夠繼續實踐,造福更多學生。
• 本專欄由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傳教士陳倩盈、嚴之藝、凌君慧輪流執筆。
- 嚴之藝,現於柬埔寨傳教。
圖 :01 作者給工作坊的參加者一些簡單的指導
02 張茹(左一)從繪畫得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