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空置公屋單位逾八百 政府應檢討安置政策

期數
4086 期
刊登日期
2022.06.10
作者
黎汶洛
主曆
2022 年 06 月 12 日 天主聖三節

共用圖片/檔案 - 義筆容辭在五月下旬,本地多份報章以「空宅」為題,批評政府官僚卸責,把全港約874個公屋單位淪「空宅」。根據關注安置政策連線(下稱「連線」)調查發現,各區公屋樓齡40年或以上空置單位數量合共874個。截至20211231日的空置單位,包括觀塘區佔317個單位、葵青區佔154 個單位和東區佔91個單位。「連線」認為這些彌足珍貴的公營房屋資源應加以善用,避免浪費。受政府清拆、執法行動影響的居民,政府只是承諾居民不會無家可歸,結果絕大部份被安排入住屯門寶田臨時收容中心,完全抽離受影響居民原先所處的社區生活網絡,遠離原先居民上班、上學及生活網絡地點,這點一直是本港安置政策為人詬病其中一大原因,強行令受影響居民搬離原先生活社區的安排,有欠理想,安置政策欠缺「以人為本」的視野。

假如社會政策欠缺「以人為本」的精神,會否有違教會訓導中的「人性尊嚴」呢?教宗方濟各在20208月的一個公開場合中,談論「全球疫情與人性尊嚴」,並鼓勵我們學習和照顧最弱小的兄弟姊妹。人性尊嚴是社會訓導裡最核心的原則,它不是基於人擁有甚麼,或者人能夠做些甚麼,而是與生俱來的,永遠不會失去,也不會被剝奪的一份價值。與那人的出身背景、教育程度、身高體重、宗教、性別、種族都沒有關係,完全是因為人由天主所創造,以及天主所愛的,那就有這份人性尊嚴。同時,教宗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提及「在世界很多地方,不論是在郊區或大城市,房屋供應不足同是嚴重問題,因為國家財政預算只能照顧到其中一小部份的需求。不只是窮人,亦包括社會很多人士,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屋都是相當困難的。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關係到個人尊嚴及家庭的成長。這是人類生態學的重要議題。在某些地方,臨時搭建的簡陋小屋形成的市鎮如雨後春筍地相繼出現,我們需要發展這些社區,而非將其夷為平地或取締。窮人居住在衛生條件不足的貧民區或危樓,『倘若有需要遷徙他們,為免百上加斤,就應該事先向他們充分解釋,提供合理的住屋選擇;更應讓受波及的民眾參與整個過程。』」(《願祢受讚頌》通諭#152

反觀香港,在政府制定政策時,暫時看不到全面顧及最弱小兄弟姊妹的需要,例如未見廣納板間房、天台屋和僭建劏房的租戶意見。筆者期望讀者能與「連線」一起,建議政府善用公屋空置單位,檢討安置政策,為最弱小的兄弟姊妹爭取適切居所權利。在爭取與生俱來的權利時,亦要時刻提醒自己,為迫遷的、居住在惡劣環境的家庭祈禱,求主喚醒社會大眾關注他們的處境,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協助,共同建立一個合乎人性尊嚴的社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