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觀塘聖若翰堂(下) 學習做基督的先驅

期數
4086 期
刊登日期
2022.06.10
主曆
2022 年 06 月 12 日 天主聖三節
4086-10.01

按圖放大

「在曠野裡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該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瑪三3)在曠野中的呼號者,正是洗者若翰,他作為基督的先驅,常勸人要悔改,信從福音。聖若翰堂的教友在每個時代也在延續聖若翰積極福傳的使命。

傳教,是要喜悅地把信仰傳揚開去!聖若翰堂多年來舉辦不同形式的福傳活動:大型聖誕嘉年華會、福傳聚會、敬老活動,關愛長者信仰與靈性需要;也藉著慶祝中國傳統節慶與坊眾同樂及福傳,在社區傳播喜悅與平安的信息。

喜悅地福傳 喜樂地分享

聖若翰堂除了是堂區也是學校,學生成為福傳的主要對象。「我在福音劇飾演婦女,幫助窮人。」非信徒小六學生卓劍寧就讀於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她曾參與堂區聖誕節九日敬禮的福音劇,從中學習教會熱心助人的價值觀,她亦享受與同學一起排練的時光。每年聖誕,堂區也送贈大量禮物給學校作抽獎,小六學生呂顯揚說,曾在聖誕抽獎贏得獎項後,把文具禮品轉贈鄰居,「因我已有足夠所用,鄰居的孩子年紀還小,便與他們分享。」

主任司鐸溫國光神父指出,由於堂區與學校成為一體,堂區福傳活動經常邀請學生參與,學生便潛移默化地活出信仰。小四學生汪芯頤是聖若翰堂的教友,她平日上學,週末回校參與圍棋或魔術工作坊,主日在堂區上主日學,與家人一起參與彌撒,很開心能夠每天也在這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裡是我認識宗教及天主教知識的地方。」

神父關愛青年至今難忘

50年代,位於宜安街的聖堂還未落成,教友黃惠連每朝穿上校服背起書包,與母親一起到牛頭角道的私人樓宇參與平日彌撒後才上學。

1962年6月24日,觀塘聖若翰堂區成立,同年7月聖若翰學校校舍落成,黃惠連於1963年入職,在該校任教音樂和英文,於1990至93年擔任校長。

回想昔日往事,黃惠連對早年堂區和學校均由瑪利諾會的神父管理的年代印像最深刻,神父也關懷觀塘信友的成長,其中在60年代中,任澤民神父(John A. Cioppa)接任本堂時,致力關心堂區青年及學生。「任神父在堂區設立多個善會:聖母孝女會、青年會、聖母軍等,暑假期間開放校舍予青年,給他們在自修室自修,在校內舉辦教會活動及聚會,給予青年很大的自由度。」至於在學校,他關愛學生,他希望老師留意學生的成長需要,每朝早上7時15分,要求老師輪流當值歡迎學生回校,「他也樂於接納老師的意見,一切也是為了學生而作。」

時至今天任神父早已榮休返回美國,但是教友多年來仍與任神父保持聯繫,部份早已移居美國的教友更定期與神父見面,這份深厚情誼代代相傳。

青年與長者同行 送上關愛

「你好,我是聖若翰堂的聖母軍團員,代表堂區致電給你問候⋯⋯」早在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出現時,該堂的聖母軍團員已透過電話探訪十多位長者,直到本年初第五波疫情爆發時,聖母軍聖母永助成年支團、信德之母青年支團以及仁慈之母青年支團共聯絡76位居住在觀塘玉蓮台及月華街的長者家庭。現在疫情緩和,團員仍繼續關懷有需要的長者。信德之母青支團團長莊朗山每次聯絡長者時,必定告訴他們堂區的最新消息,同時慰問他們疫情下的生活,「有長者擔心疫症致不敢外出,藉著交談可紓解他們的憂慮,他們也感激我們的關懷。」

聖若翰堂的長者數目較多,年滿65歲以上的佔堂區人口逾三成,每年堂區舉辦長者日關懷長者。長者日上,神父為有需要的長者舉辦團體傅油聖事,彌撒中加入粵曲福傳元素等,溫國光神父指出,這是對長者的牧靈關顧,「當長者身體日漸衰退,或長者入院前找神父施行傅油聖事,長者能夠在牧靈上為自己作好準備很重要,也藉此向長者說明,病人傅油不是臨終聖事,而是治癒的聖事。」

每位教友領洗時,也會分享和參與耶穌基督「司祭、先知、君王」的三重職務,聖若翰堂60年來一直以洗者若翰作為堂區主保,教友從聖若翰身上學習以聖人的善行為真理作見證,溫神父形容:「現在是平信徒的時代!」普世教會強調共議同行之際,本地教會也積極推動堂區更新,各司其職參與教會,展現團結,「因為每人都是傳教士。」

 

  • 編輯 CatherineWong / 採訪 ConnieKo / 設計 MikeCha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