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聖體聖事中的「是」
聖體聖事是一項奧蹟。一說到「奧蹟」,可能有教友很快便反應過來「奧蹟就是人不會明白的東西,就這樣信吧!」久而久之,這個「就這樣信吧!」便成了例行公事,與主的關係亦只流於頭腦上的概念。
究竟聖體為我是甚麼?是一塊麪餅?是一件深不可測的聖事?是基督的臨在?或只是一個回憶?又或是一個紀念?
「這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這句話是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對他所親自揀選, 並肩同行了三年的門徒所說的。讓我們想想耶穌的心情:福音記載耶穌知道所將要發生的一切,他知道會被人出賣,也知道有人將不認他,亦知道他所深愛的門徒會四散。他知道大司祭們會來捉拿他,亦相信他已預知道自己會被處死。這些事的重點不在於他能預知一切的事,而是他縱然知道這一切,在他生命的每一個難關,在祈禱時都向父說:「是,我在這裡!」為的就是完成天父的旨意。
在聖經中作出「是」的回應,最為我們熟悉,並在整個救恩史中最重要的,就是瑪利亞。因著瑪利亞的「是」,使天主的救世計劃得以實現。為了這句「是」,她付上了所有人性上的痛苦。如面對旁人對「因聖神受孕」的事的不理解(包括若瑟);懷著孕與若瑟連夜前往白冷登記,並在馬槽中分娩;及後對西默盎的預言「將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的不理解;面對她的兒子受著不公平的審判及對待而無能為力,看著釘在十字架上的兒子與她所理解的默西亞觀念的不明等等。瑪利亞面對著這些痛苦,同樣一次又一次地回應了上主的邀請「是,我在這裡!」
瑪利亞奉獻了一生去回應這個「是」,這個「是」正與耶穌對父回應的「是」共融,為實現天主的國的臨現,即愛與真理在世的實現。我們每天唸天主經,祈求天主的國來臨,不就是祈求這愛的國度來臨嗎?然而,這愛的國度需要我們的配合,讓他愛的計劃得以實現。聖體聖事正正提醒我們這一點,當我們從神父的手中領受基督聖體時,我們回應「亞孟」,即表示願意接受這份邀請,參與基督在世的使命——把天父的愛帶到世上,也同時願意面對其後果,如耶穌基督一樣,為了完成這份使命,他如同這麪餅被祝聖、被擘開及分享給全人類。
基督的「是」與瑪利亞的「是」共融,我們的「是」也理該與他們的共融,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明白及醒覺領聖體的意義。聖體聖事所彰顯的愛的奧妙,是需要培育及培養的。或許很多教友在讀書時候初領聖體,對聖體的道理相對地表面,即與基督的結合。但作為成熟的教友,我們是時候多默想基督為我們所奉獻的是甚麼了。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譚錦榮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