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輕狂】感性.理性〔作者︰陳雋騫〕

期數
4088 期
刊登日期
2022.06.24
作者
陳雋騫
主曆
2022 年 06 月 26 日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歲月輕狂_380兩個女兒考試週,答應了太太,幫小女兒溫習常識科。頭兩課是講及自理,後兩課則是介紹節日慶祝。元旦、聖誕、中秋,大包圍講及,因為香港是多元文化社會,有不同宗教、便有不同慶祝活動、同時亦造就出不同的音樂範疇風格。「所以你便因應這些區分,然後創作出不同的旋律嗎?」不是,因為我是用編曲區分的。

作曲和編曲的分別是:作曲是創造主旋律,聽流行曲的話,主旋律就是歌手唱的部分。樂器作品的話,主旋律就是獨奏樂器演奏的部分,或者一個清晰的主題旋律。所以如果作曲是屬於感性的創作,編曲便是理性的創作。編曲就是負責編排伴奏的樂器,可以少至一個鋼琴,或去到整個管弦樂、以及流行樂器如鼓和低音結他等的編排。因此編曲比較著重音樂理論、認識樂器的聲音、用途、知識也需要較多。

現今科技發達,一座電子鋼琴或一些電腦軟件已包含數千個樂器聲音,所以我編曲只需要坐在電腦前、八十八個琴鍵上彈奏,把每一個樂器錄進電腦。有時候發覺我彈出來的小提琴聲不夠真實,於是自己再拿真的小提琴拉奏錄音,充滿真實的滑音、轉弓聲音及震音,然後將真假小提琴的錄音疊在一起,聽出來便如十多個小提琴一起拉奏,很好玩的!不過原來精神狀態都很重要的!有一次凌晨一時靈感到了,便速速寫下主旋律。作好了曲便想立刻編曲,於是利用凌晨二時至六時坐在電腦前編曲,完成後心安理得地呼呼大睡。第二天起床再聽作品時,才發覺自己打的鼓完全不齊、錯音連篇,最後,當然是要重新錄音。

因此,作曲和編曲是手牽手的工作,好的編曲可以把作品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把原來的旋律變得更感人,這就是感性與理性工作融合的最佳例子。音樂人做得到,宗教亦可,那麼你兩姊妹呢?

 

  • 鋼琴王子陳雋騫在商場演奏成名、在教堂司琴成長,最大成就是兩女之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