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疆】困難、承擔與轉化〔作者︰嚴之藝〕
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每年皆舉辦靈修培育系列,今年的培育系列在三星期前(即6月5日)展開了。第一講邀請陳志明神父為大家闡述「生活的苦難與生命的轉化」。有賴互聯網和電訊服務的普及,我們在柬埔寨和身在南蘇丹的凌君慧都能出席,一起分享、一起祈禱。
隨著年事漸長,我們對苦難都會有越來越深刻的體驗;唯是藉著信仰帶來的力量,我們才較容易克服,並活出轉化了的新生。但當大家在分享會上,問到我在海外福傳遇到甚麼困難時,我一時間竟然答不出甚麼來。畢竟來柬埔寨六年了,氣候和飲食大致能夠適應。在學校環境內,不會說高棉語也沒為我帶來甚麼困擾。(或者有為我的學生和其他員工帶來一定的困擾吧?)直至事後省察,慢慢才發現困難還是有的。
首先是新冠肺炎引致將近兩年的停課,令學生的心理質素明顯下降了。在過去太長的時間裡,學生沒有任何學習或功課壓力,有些日漸沉迷於網上遊戲及社交媒體中。復課雖已半年,但學生的作息習慣改變,在課堂上經常表現得睡眠不足。學校一直堅持嚴禁學生帶手機回校,這守則開始面對越來越強烈的反抗情緒。而這幾個月裡學生的行為問題,相信也是出於長期放任的後果。
學生去留本來不是甚麼問題,但過去幾年偏偏有四個在視藝科表現特別出色的女學生相繼退學,包括第一個獲得日本繪畫賽獎項的秀媛。我原指望這些學生畢業後再接受兩年師資培訓,便可回來任教視藝,否則就後繼無人了!提到視藝科的發展,又令我想起上個月的教師工作坊。參加者當中總有些潛質優厚的教師,也有些在當天已急不及待地把作品在社交媒體展示。但他們回到學校後真能教授視藝嗎?沒有政府和辦學團體的支持,他們又怎能應付紙張顏料等開支呢?
我比較專注於視藝教學,幸好那些困難尚未至於成為困擾,相比之下,張茹面對的困難就來得棘手了。她最近為了六年級學生的行為問題,連續兩週全天候接見學生和家長,每每談到聲淚俱下。與此同時她又要為行政管理而傷腦筋:這裡的教師慣於要求休假,張茹提醒她們多加考慮學生的需要,年資淺的教師就覺得受到苛待,索性請辭。處理這些問題真要有很大耐性和技巧。最近,張茹發現寄宿學生的英文成績太差了,便嘗試每天晚飯後花一小時幫助他們溫習功課。看見她那樣發現困難就付出更多努力去承擔,這令我想到耶穌叫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從旁觀者轉化成同行者,一步步履行他交給我們的使命。感謝天主,這也是一個把困難轉化為動力的啟示呢!
• 本專欄由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傳教士 陳倩盈、嚴之藝、凌君慧輪流執筆。
- 嚴之藝,現於柬埔寨傳教。
圖 :01 在教師視藝工作坊上,參加者的作品令人驚喜。第二排右二為筆者。
02 張茹給學生溫習英文
03 學生因為火災痛失家園,張茹在學校籌募物資後與三位老師去探訪及送上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