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信徒潘婉玲 撫平羊兒心靈傷口 不綁定、不離開、不走散

期數
4093 期
刊登日期
2022.07.29
主曆
2022 年 07 月 31 日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8.05「在瑪利灣中心裡面,我們不奢求每位女孩子均考到狀元,不可能每隻羊都能排第一,只求牠們不會迷路。」中學文憑試放榜當天,善牧會瑪利灣中心院長潘婉玲與院童分享她們在公開試的成敗得失,陪伴她們辨別前路。

瑪利灣中心為女青年提供院護服務,幫助她們克服在家庭、個人行為或情緒上的困難,同時與瑪利灣學校合作,為院童提供群育教育。「部分院童面對精神受創,我們不想遺棄任何一個女孩子。」潘婉玲十多年前加入瑪利灣中心後,致力與善牧會修女及同工開拓新的服務方式,讓這群心靈受創傷的女孩子,走向基督光明的道路。

潘婉玲曾從事男童院及保護兒童等工作,十多年前本想改投學術研究工作,然而,出任瑪利灣中心院長,改變了她的人生路。「還記得上班第一天,院童闖進我的辦公室,頂著門跟社工對峙,我即時要處理衝突。」她說:「入職後,幸運地有同事同行,每天上班,我們難以預計何時下班,因為隔天總會有院童鬧情緒,同工要留下來收拾局面。」

本頁圖片/檔案 - 08.01

照顧他人先要自己強大

雖然瑪利灣中心社工及宿舍導師全心全意陪伴羊群,有時卻遇上無可奈何的處境,「早年有一名院童嚴重躁動不安,我們無法幫助她,只能轉介她到更合適的機構。我們很難過,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我們要加強自己的能力,讓每位青少女得到妥善照顧。我相信要建立一個穩定平安的環境,才能彰顯愛。」

「院童接受輔導後,雖然不能一夜變乖,但總會少了與人衝突。令我感動的是,同事耐心地陪伴她們,見招拆招。」潘婉玲說:「曾經有一位院童經常挑釁同輩,喜歡用言語攻擊別人痛處,令院童討厭她。於是,我們著她同房的院童搬走,剩下她一人,讓她有空間反思及安定情緒。後來同學慢慢接受她,自願回來陪伴她,她亦勤做家務為大家服務。」

鼓勵院童用信念闖天地

本頁圖片/檔案 - 08.02

潘婉玲給瑪利灣中心院童尋找機會去發揮才能,例如讓她們透過學習音樂,加強自信心,過程中更有歌手前來襄助,「有院童曾想偷懶不練習,希望在表演中蒙混過關。我要求她們堅持,不賣身世,用實力打動別人。」院童於疫情前走上街頭演唱,尖沙咀文化中心外某一次更吸引千人參與,瑪利灣20182019年的金禧主題曲《自由.飛》,唱出了院童的心聲:「用美麗時光用信念去闖,別放棄⋯⋯。」

中心內的少女各自背負傷痛,比起十多年前,她們面對更複雜的家庭困難及升學壓力。潘婉玲與中心同工近年改以「創傷知情」為服務導向,配合認知行為療法及正向心理學為訓練的框架,幫助院童認識自己,治療童年創傷,「我們為每位院童度身訂造成長方案,並定期檢視成長進度。」社工採用新的評估工具後,更有效幫助院童,進入她們的內心世界,數據反映,院童在自我管理、情緒控制及心理行為指標均持續提升。

本頁圖片/檔案 - 08.03但最令潘婉玲驚喜的,是這些孩子治癒後,向中心同工回報愛心。「近年我們遇上轉型與資源缺乏的難關,有院童看到我們失落黯然,便送上一張卡打氣。原來,我們是互相承托——社工不是拯救者,中心所有人好像結伴走過懸崖窄路,手繞手往前走,否則會跌下去。」

潘婉玲平日刻意與院童保持適當的情感距離,但少女細膩善良的心靈,不經不覺溫暖了潘婉玲的心,「她們讓我更懂得做個好母親。善牧會提醒我們,要帶領羊群,就要堅定拿著牧杖,她們教會我更堅定,隨時為羊群瞻前顧後,不要她們盲從,不綁定、不離開、不走散,要像善牧也像母親般。」

本頁圖片/檔案 - 08.04潘婉玲表示:「在瑪利灣工作是一份恩寵, 令我更感覺到天主的臨在。只要真是女孩子的需要,我們祈求,必有回應。在無數艱難的時刻中,祂總為我們開路。」(鄧)

 

圖 :01 潘婉玲獲院童送贈感謝卡打氣
       02 疫情下照顧疫染宿生
       0304 安排宿生向訪客介紹 中心及設計善牧會 Whatsapp 表情貼圖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