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愛永存

期數
4094 期
刊登日期
2022.08.05
作者
孔令瑜
主曆
2022 年 08 月 07 日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義筆容辭今年7月份,由胡頌恒神父和一班熱心教友、神父組成的 Mercy HK,開始為露宿或無家者提供免費殯葬服務。這項服務名為「愛永存」身故援助計劃,服務對象無分宗教信仰,旨在讓逝者有尊嚴地獲得安息,和安慰留下來的親友,協助他們處理後事。如果逝者家庭沒有經濟能力,「愛永存」的工作人員和義工亦能為他們提供適量經濟援助,正如他們的宣傳單張上所言,這項服務不單希望讓亡者得到安息,親友獲得平安,而天主的福音亦透過他們的服務和榜樣,得以傳揚。

「愛永存」的善行,亦提醒我們,即使在疫情高峰期,在連續十幾天酷熱天氣警告下,亦不要忘記那些因種種原因而被迫露宿街頭的兄弟姊妹。大約十年前,加拿大青銅雕塑家 Timothy P. Schmalz 創作了一個「無家可歸者耶穌」(Homeless Jesus)雕像 ,那是一個被大布覆蓋著、捲曲身體側臥在公園長椅的「人」。暴露在外的雙腳上,有清晰可見的「聖痕」,亦即耶穌的釘孔。Timothy 指這尊雕塑所講述的,是瑪竇福音第2535-40節,關於「公審判」的故事,耶穌告訴門徒,凡是他們對患病者、在囚者、無家可歸者所做的一切,就是對他而做的。然而,人們對此雕塑褒貶不一;有兩間分別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教堂,都曾拒絕展出這作品。有教友認為耶穌並非無業遊民,並非一位無助而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而教堂方面則是以「內部裝修」為由婉拒。美國北卡羅來納州 Davidson College 的牧師 Lib McGregor Simmons,則透過媒體公開對這雕像的欣賞。她認為這個雕塑可引發人們談論無家可歸者的處境。由於無家者多數處於隱蔽的街頭和社區的角落內,居民很容易以為這個問題不存在。「對於富裕階級的社區,我們需要一個提醒,來提醒我們的信仰對社會邊緣需要的關注。」

香港中文大學尤努斯社會事業中心聯同六個社福機構進行的「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2021」調查指出,截至5月份,全港有至少1,500名無家者,其中900多人於街頭露宿。2019年冬至期間,一批露宿於深水埗通州街公園無家者的家當,遭康文署人員及防暴警員丟棄。在社區組織幫助下,無家者前年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索償,法官於今年3月底裁定無家者勝訴,但卻只獲賠償100元,被指是對露宿宿帶來「二次傷害」。中大上述的調查亦指出,約三成露宿者曾經歷政府部門相似的對待,包括驅趕、洗地或灑臭粉、沒收個人財物等。

目前香港仍處於第五波疫情,加上連日來天氣酷熱,Mercy HK 在此時此刻提出為露宿者,無家者提供安葬服務,相信亦可為教會再次為此議題帶來討論和關心。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那時,義人回答他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了你饑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我們甚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我們甚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裡而來探望過你?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35-40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