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的教會生活 教會的牧養與挑戰

期數
4096 期
刊登日期
2022.08.19
主曆
2022 年 08 月 21 日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2.04(本報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令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模式大受影響,教會生活也出現轉變。由不同基督宗派代表組成的「神學對談小組」85日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舉辦合一講座,題為「後疫情的教會生活:挑戰與更新」,從天主教與基督教的角度,探討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的教會生活。

講者之一的中華聖母堂主任司鐸譚錦榮神父表示,疫情由20202月中開始,公開彌撒亦一度暫停,即使恢復實體彌撒亦限制參與人數,直接影響信徒的教會生活;慕道者長時間網上上課,甚少機會參與實體彌撒;在疫苗通行證措施下,有教友因各種原因未能上聖堂參與服務,成為現時教會生活的挑戰。

譚錦榮神父形容,這是他鐸職生活從未遇過的事情,幸好不少天主教徒回應教宗方濟各走出聖堂的呼籲,參與愛德服務。以他服務的堂區為例,教友義工每週在區內派發逾250個飯盒,亦給無家者、獨居及清潔工人送贈乾糧及防疫物資,「將耶穌基督的愛帶出去,從服務受苦者身上見到基督。」

講座上,香港聖公會北角聖彼得堂主任牧師林振偉牧師則以教會在疫情下的轉變,談及教會牧養信徒的狀況。他表示,疫情期間多次暫停實體禮儀,改以網上直播禮儀後,教會難以得知信徒的參與情況,處於被動狀態。

教會團體慷慨分享
體現「五餅二魚」人情味

本頁圖片/檔案 - 02.05疫情下,教會的確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主任呂志文神父,聯同副主任阮嘉毅醫生、城市大學湯嘉偉博士,於721日遙距參與瑞士巴塞爾大學舉行的「國際生命倫理研討會」,發表「從天主教角度省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生命倫理課題」論文,從信仰探討疫情下的香港資源分配議題。文章強調每個人不論身分或年紀,在疫情下均有權獲得適當的醫療及基本照顧;教會團體發揮愛心,體現「五餅二魚」的分享精神。

「疫情爆發初期,資源一度短缺,教友仍與有需要的人分享自己僅有的口罩。」呂志文神父表示,教會於7月慶祝的「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提醒每位教友都是關顧者,有能力治療別人的身心創傷。他鼓勵教友更積極負起照顧者的美德。(高╱鄧)

 

圖 :01 譚錦榮神父(站立者)
       02 中華聖母堂教友協助派送物資(資料圖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