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祂】最佳拍檔〔作者︰周守仁主教〕

期數
4098 期
刊登日期
2022.09.02
作者
周守仁主教
主曆
2022 年 09 月 04 日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眾裡尋祂「主教,你可以在意我們多一啲,唔好只係關心青年人,可以嗎?」「主教,青年人以外,你有牧養其他群體嗎?」過去幾個月不時都有人直接或間接地給我傳來這類問題。這真是社交媒體的力量!我願意在此給他們一個認真的回應:「不用擔心。」

為甚麼人們有這樣一個印象,以為我忽略了其他年齡組別的人士,大概這跟我不時出現在教會內的社交媒體有關,特別是「沸點」,一個教區青年牧民的新媒體平台。除了這些社交媒體外,也可能因為我在就任主教的初期,也曾在意地喚起更多對青年牧民的關懷。

當然,這些行動不代表我忽略了其他社群,代表的可能只是我們的青年牧民團隊建立了一個較有效的社交平台。這也是媒體年代的挑戰——反複曝光便可塑造、甚或建構出「事實」。其實,我與其他副主教一起,為著青年人和年紀大一點的人士的現在和未來,會晤過學術機構、民間團體、警方和懲教署。我亦聯同不同團體,去探訪過長者、露宿者,會晤性小眾的家長,聆聽他們內心的掙扎。

然而,我熱切期望成年人和長者,能夠明白我強調關心青年的理念,在合適時走出來一起支持這些努力。愈能夠與不同年齡層結連,我們便愈有能量及安全感。當然,不同的年齡組別都有他們自身的困難,但也有他們獨特的資源去造就別人。反過來,當我們愈是只顧自己,特別是重複浸淫在自己的苦痛思緒中,我們便會變得更加消沉乏力。

祈求我倡議讓青少年和長者「相遇」的願景,能夠在不久將來實現。多年來的研究都顯示出,在不同年齡組別之間,青少年和長者是最佳拍擋,當他們開始互相聆聽、學習和關懷的時候,他們雙方都能夠受惠。一方面,香港的青少年可以從長者身上學習到有關香港的傳承,文化和人情味,這為青年建構自己的身分是很重要的。當然也不要忘記從長者身上可以學到的生活智慧,另一方面,長者有青年陪伴,聽到他們分享,得到他們幫助,也會變得更起勁和有所慰藉,特別在這個數碼世代,青年能幫助他們建立社交網絡。

「富有智慧和幽默的長者為青年助益良多!長者能救青年免於那缺乏人生智慧、只有可悲俗世知識的誘惑。」(教宗方濟各525日公開接見活動講話)

再進一步,當雙方認為時機合適,讓他們懷著同理心,互相傾聽大家自2019年以來的經歷。讓深入而不帶批判的聆聽,為雙方展開治癒過程,為香港眾多的治癒過程踏出第一步。

然而,互相聆聽的前提是,青年不要預設長者一定要同意他們的觀點。反過來,長者不要抱著「細路,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的心態。與那些值得他們關注的人士真正的相遇,需要求相遇各方在置身對等的位置,內心渴求更深入的連繫。

老實說,我已經是「樂悠卡」的受惠者,才不會愚蠢到遺忘年長的一群。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沒有青年,我們的前景會變得蒼涼。同樣,沒有長者,我們的青年會迷失、更容易受剝削,被人佔盡便宜。

上主,請幫助我們的青年懷著敬愛的心去接觸我們的長者,也幫助我們的長者敞開雙臂以導引的手去迎接青少年;最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在相遇時,為著眾生的益處,合力去創造一個更美好和可持續的未來。阿孟。

 

* 本專欄每月首主日由周守仁主教執筆,其餘主日由四位副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蔡惠民神父、甘寶維神父、陳永超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