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為旅港教友建「家外之家」——談雷濤神父

期數
4098 期
刊登日期
2022.09.02
主曆
2022 年 09 月 04 日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8.04「我希望讓堂區成為旅港弟兄姊妹的『家外之家』⋯⋯我離開家鄉已20多年,對『家』有另一種體會。家不是講道理或輸贏的地方,卻是接納的地方,堂區作為教友的家,要鼓勵教友互相照顧。」目前花園道聖若瑟堂每個主日舉行10台彌撒,滋養數千位中外教友的心靈。其中大部份為外籍教友,主任司鐸談雷濤神父希望讓堂區成為他們的家,令談神父驚喜的是,他們以愛還愛,讓談神父這位異鄉人,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

聖言會神父服務本地堂區,勤於牧養自己的內地同鄉及其他旅港人士,「這是我們聖言會其中一個優先的牧民工作,致力服務最有需要的人。」聖言會談雷濤神父生於河北省石家莊,當他仍是教區修生的時候,遇上了人生的轉捩點——讀到聖言會福若瑟神父(Josef Freinademetz1852-1908)到中國傳教的傳記,被他的傳教心所吸引,於是在取得修院長上同意後,轉到聖言會修道。

談神父2005年在澳洲墨爾本晉鐸後,奉派到菲律賓服務,「當年菲律賓教友喜歡邀請我到他們家中作客,用自己家中最好的東西招待我,待我如朋友,令我感受到家的溫暖;菲律賓人因著當地社會情況,受了很多苦,但他們因著信仰,以喜樂的心承受一切,令我更積極服務他人。菲律賓教友善待我,我希望有一天能回饋他們。」談神父10年前來港,先在西環的菲籍團體服務,他從菲律賓教友身上得到更大的祝福。「當我孤單一人的時候,是菲律賓團體熱心幫助我融入香港這個家。我為他們主持英文彌撒,令我感受到自己對香港教會是有貢獻的。」

讓旅港同胞互相扶持

本頁圖片/檔案 - 08.01

談神父對飄泊異鄉之苦感同身受,於是主動服務旅港內地同胞,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當日賓至如歸的感覺。「一對內地夫婦旅港六年,他們不懂英文和廣東話,故此不敢找神父辦告解。當我為這對夫婦聽告解,他們說:『終於找到家的感覺!」談神父有感旅港內地教友牧養需要殷切,10年前在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服務期間,成立了「福若瑟普通話團體」,每週舉行普通話彌撒及慕道聚會,「我們就像孤單的小雞,圍在一起取暖。我也是其中一隻小雞而已。」

談神父與內地教友一起福傳,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2017年調離聖瑪加利大堂前,在福若瑟普通話團體的歡送會上得到眾人祝福,想起昔日恩情,感動落淚。

2017年底,談雷濤神父奉派到花園道聖若瑟堂出任主任司鐸,「多年來這堂區由歐美神父牧養,我是首位華人主任司鐸,教友有些憂慮,當時我告訴大家:這是我的家,也是大家的家,我會讓這個家給予大家安慰和力量。」

本頁圖片/檔案 - 08.02

讓外傭感受到家的愛

談神父表示,最初教友時常反映,堂區20多個團體沒有足夠地方開會,「我們舉行彌撒時,聖堂偶爾會停電。我很想讓教友感受到這裡是家,不是個破爛的地方,於是一股衝勁地改善這裡的設施,裝修房間及搭建帳蓬。大家漸漸接受了我。」

正當談神父希望在牧民工作上大展拳腳,卻遇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雖然活動受阻,但無礙教友加深情誼,「教友很自律,也互相幫助,堂區過去兩年沒有任何染疫群組。菲籍教友將從故鄉訂購的口罩送給僱主,並轉贈教友送贈的測試劑。」談神父帶領堂區600位菲籍義工為染疫的教友送藥,發送食物,「菲律賓人積極幫助同鄉及香港人,雪中送碳。」本年聖若瑟堂慶祝建堂150周年,談神父以「家外之家」為主題推動牧民工作,加強堂區牧養異鄉教友的工作。

本頁圖片/檔案 - 08.03

「聖福若瑟神父說:『愛是全人類都懂得的語言。』即使我們未能理解對方,也無礙我們去愛。」談雷濤神父懷著自己當年被歡迎的喜悅,牧養新來港的教友,無分種族,「香港是個多種族及多文化的社會,無論過去、現在、將來亦如是,我們要愛不同的人。那裡就是天堂,那裡就是個家,是個堂區。」(鄧)

 

 

 

圖 :01 談雷濤神父與菲籍教友預備抗疫物資
       02 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中間手持牧杖者)與談神父(周主教右側)於1月主持聖若瑟堂建堂150慶典
       03 聖瑪加利大堂的普通話團體歡送談神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