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斷、捨、離

期數
4100 期
刊登日期
2022.09.16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2022 年 09 月 18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靈修小品最近由於有新的牧民工作安排,要調離現在服務的堂區;因此,我便要面對最不想出現的時刻:收拾!其實,除了個人用品之外,最困難收拾的是書本及經驗。

從讀神哲學開始,總收藏了一些工具書及參考書;離開修院到堂區服務時,書本就有70多箱。最近,收拾時,我覺得是作出「斷、捨、離」的時候。我有很多釋經書及神學書是讀書時的工具書;但是,開始在堂區工作後,這些太學術的釋經書,為準備道理未必合用;反之,一些牧民性的釋經書比較合用。因此,我便將大部分的學術性釋經書送給現正讀神學的朋友,只留下少部分及一些牧民性的釋經書。這位朋友當然十分滿意,正如他對我的回應:會好好讀書啊!此外,在多年的朝聖中,也買了不少朝聖點的介紹書籍。買的時候,總覺得需要;但是,很多書是從來也不會再翻閱過,最終也是送給其他教友。這些書籍的「斷、捨、離」說易不易、說難也難。事實上,這下架、上架的動作,也做了五、六次;經歷了20多年的時間,也是「斷、捨、離」的時候了。話雖如此,現在仍有40箱書呢,或許再過多十年八載,便能完全「斷、捨、離」!

物質的「斷、捨、離」已經不太容易,經驗的「斷、捨、離」便更困難!牧民工作上總有不少經驗,有些是正面的,令人感到喜悅、滿足;也有些是負面的,會使人感到受傷難過!但是,無論任何經驗,若握得太緊,也不是健康!因為,若太緊握自身的經驗,會使人「執著」,且會較為「自我中心」,而忘記周遭兄弟姊妹的需要。若我們能「交託」,我們便能有更寬宏的心胸,接納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從而創造出更多美好的成果!

那麼,在日常生活如何「交託」呢?又「交託」給誰?事實上,「交託」並非「忘記」;「交託」是「掏空」,當我們的心靈能被掏空時,我們便能有更大的空間,接納更多新的經歷,並能從反思這些經驗之中,提昇自我,關顧近人,並從這「互愛」的交流中,建立共融合一的生活空間。然而,「掏空」是將自己的一切歸還上主。只有天主的慈悲及憐憫才是我們真正的喜樂;因此,「交託」給上主,是我們對上主的信靠及依賴,並承認上主是生命的主。

若我們能如此的「斷、捨、離」,我們更能和上主建立更親密的互愛關係;從而體會到我們生活的核心是復活主,只要我們朝向祂, 便能得到真正的平安、美善。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譚錦榮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