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仁愛 實踐真理 紀念胡振中樞機 逝世20周年

按圖放大
前言:胡振中樞機,香港教區第五任主教(1925-2002),於2002年9月23日因骨髓癌安息主懷,享年77歲。雖然胡樞機已離世20年,他昔日的建樹,至今繼續惠澤香港教會,正如夏志誠輔理主教在胡樞機遷葬主教座堂的禮儀中所言:胡樞機以獨特的智慧,分辨時代徵兆,領導香港教區落實梵二多項更新,培育神職人員,發展教友職務,為香港教區奠定牧靈的基礎,並凝聚教友與市民一起過渡九七。——編者
教區已故主教胡振中樞機
遷葬主教座堂地下骨龕
(本報訊)香港教區遷葬教區第五位主教胡振中樞機的骨殖到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教區於9月27日已從跑馬地天主教墳場將胡振中樞機的骨殖恭移到主教座堂供瞻仰。
9月28日禮儀中,主教座堂主任司鐸陳志明神父領禱,引領參禮者為胡樞機及香港教會祈禱,在夏志誠輔理主教及湯漢樞機向骨殖灑聖水及獻香後,由工作人員恭放胡樞機骨殖於骨龕。禮儀結束前,參禮者向歷任主教骨龕行三鞠躬禮。
香港教區於2009年在主教座堂的福傳小堂設置地下骨龕,以安葬歷任主教,作為宗徒傳承的標誌,教區先後移葬高主教、師多敏、 恩理覺、徐誠斌、李宏基五位主教的骨殖於此,早前亦加葬和主教及白英奇主教的骨灰。香港首任宗座監牧若瑟神父早年亦葬於主教座堂,教區第八任主教楊鳴章仍安葬於跑馬地天主教墳場。
此外,周守仁主教將於10月4日(重陽節)下午3時,於堅道主教座堂主持彌撒,紀念胡樞機逝世20周年,歡迎聖職人員及教友參加。(鄧╱高)
胡振中樞機生平
1925年 生於廣東省五華縣河口鄉。
1940年 進入嘉應教區修院接受中學教育。
1948年 在香港仔華南總修院(現聖神修院)攻讀哲學及神學。
1952年 在堅道主教座堂晉鐸後,為九龍東頭村難民中心擔任牧民工作。
1956年 在羅馬以優異成績考獲教律學博士。
1957年 在台灣新竹教區苗栗縣擔任牧民工作達18年。
1975年 獲聖教宗保祿六世委任為香港教區第五任主教,以繼任於1974年逝世的李宏基主教遺缺。
1975年 7月22日晉牧就職。
1988年 獲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擢昇為樞機。
1989年 發表《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論及香港教區未來的牧民承擔。
2000年 召開教區會議,以配合新的牧民及福傳需要。
2002年 9月23日於香港瑪麗醫院主懷安息,享年77歲。
胡樞機貢獻良多
落實梵二智慧 分辨時代徵兆
胡振中樞機牧徽上的格言「力行仁愛,實踐真理」(弗四15),是他一生的寫照。他曾表示「無為而無所不為」,帶動了香港教會的發展;為人沉默寡言,但內心充滿愛火。他也是一位謙恭的領袖,同時熱愛祖國,時刻為國家祈禱。胡樞機的牧民作風,為香港教會留下珍貴的遺產:
多次推動重大改革
• 1989年發表《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論及香港教區未來的牧民承擔,作為連串改革及更新的開端。
• 成立教區視聽中心及天主教勞工事務等多個教區機構,因應社會需要推動福傳及牧民工作。
• 2000至2001年召開教區會議,讓修道人與平信徒共同為 教區的未來出謀獻策,制訂多項議決以加強推動婚姻與 家庭、青年及福傳等工作。
設立前瞻性的職務 鞏固培育
• 設立終身執事聖職,並於1997祝聖首批本地終執。
• 設立海外傳教士、醫院牧靈工作者及非常務送聖體員等職務。
關心中國教會
• 1980年成立聖神研究中心,為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擔當 橋樑工作。
• 胡樞機三次應邀率團訪問中國內地:1985率領五人代表 團訪問北京與上海,是自1949年以來,第一位率團前往內地訪問的國籍及香港教區主教;其後曾訪問廣州、粵東,北京、武漢及西安。
致力推動教育工作
• 成立天主教教育委員會、教育發展委員會和教育事務處,並設教育事務主教代表一職,統籌香港教區教育事務。
與香港人同行
• 1984「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前,胡樞機發表有關 香港前途的聲明,強調宗教信仰乃天賦之基本人權,並期望「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此項人權及其自由運用,以明文規定並確保尊重。此聲明透過當時的新華社香港分社,轉交北京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