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梵二精神 回應時代變遷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香港教區胡振中主教為關心香港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和貫徹梵二精神,於1977年成立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正委會)。委員會為了向社會上的弱勢社羣伸出援手,曾介入水上新娘、無證媽媽及內地子女居港權等社會事件,並為無聲者發言,以幫助教會扮演僕人和先知的角色。為面對新的時代徵兆,以及回應社會上各項挑戰和福傳上的需要,教區決定於今年年底,將委員會正名為「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以擴闊其服務範圍。本報由今期起一連六期,就正委會的緣起和發展作專訪。—— 編者
(本報訊)教宗方濟各於2016年設立「全人發展服務部」,整合了以往四個宗座委員會, 即:正義與和平、一心、移民與觀光(現觀光牧民工作改由宗座福音傳播部負責),以及醫療人員牧靈。此外,國際明愛會也屬於這個新部會的職權範圍。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引述教廷觀點, 稱合併是回應新的社會環境,按人類在身、心、靈上的需要,精簡教廷架構和集中資源來促進全人發展。
為配合社會變遷,香港教區於半年前,曾就香港教區的正委會正名一事,徵詢教廷,並獲得其支持。
李神父表示,正委會正名後,將繼續從事以往一貫的工作範疇,同時納入社會大眾和普世教會近年來特別重視的生態關懷項目,以進一步促進社會大眾的全人發展。
正委會的緣起
梵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節) 強調:「我們這時代的人們,尤其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亦是基督信徒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凡屬於人類的種種,在基督信徒心靈內,莫不有所反映。」
因此,教會與人類社會是憂戚相關,應視關心社會為己任,並以關心弱勢社羣為第一優次,使自己成為地鹽、世光和社會的酵母。梵二同一憲章90 節又指出,在今日的時代環境,宗座亟需設立一個中央組織,就世界各地那些與社會正義有關的議題搜集資訊,為作研究分析,並對教會的福傳事業和各地的社會政策制定者提供相關的建議。此外,梵二《教友傳教》法令(26節)也指出:宗座應設立一個中央組織,搜集各地教友福傳事工面對的種種問題和教會福傳上的成果和心得,以協助聖統、聖職人員和信眾推廣福傳事業。
李神父表示,聖教宗保祿六世於1967年1月6日成立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就是為了落實梵二精神,並以上述兩份梵二文獻作為依據。教會的關社使命,亦是以聖保祿六世於《民族發展》通諭(1967年3月26日發表)及1971年以「正義在人間」為主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分別提出的兩個原則作重點,即:
(一)應以推廣全人發展為目標;
(二)教會福傳使命的一個構成元素,就是協助消除那些對福傳事業造成障礙的不公義的社會架構和制度。
李神父憶述,本地正委會的成立,是徐誠斌、李宏基及胡振中三位主教累積的成果。在整個過程中,本地教會不斷辨別時代徵兆和廣納意見。胡振中主教於1975年委任五人小組,籌備成立與各地看齊的正委會。該小組於1976年諮詢和收集了教區各界人士對成立委員會的意見。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其後易名為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於1977年1月正式成立,首屆共有10名委員,由蘇國榮擔任主席,成員來自神職、會士、社工及基層教友等界別。
正委會關心本地社會發展
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首屆委員會的兩年半任期結束後,於1979年5月,經胡振中主教決定, 暫停運作。胡主教委託一專責小組就該委員會的未來發展路向提供建議,該小組於1980年6月呈交報告,並由胡主教任命新一屆的委員。委員會按專責小組所收集的教會人士的建議,關心社會事務,尤其教育、勞工、社福、房屋、醫療等議題。
委員會一方面著重研究和分析社會現況,並按福音精神和教會的社會訓導提出改善社會現況和現行政策的建議,而且也按需要參與關社行動。正委會也為信友提供關社培育。
到了1980年代,正委會因應香港社會情況, 也關心代議政制的發展,而至2016年,逐漸加強對環保的關顧。(公)
•系列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