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亮行】信德的祈禱〔作者︰閻德龍〕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出十七8 - 13
答唱:詠 121
讀經二:弟後三 14 — 四 2
福音:路十八 1 -8
「祈禱」對基督徒來說,一定不會陌生,但有多少基督徒確切知曉「祈禱」的真正含義?聽聽大家對「祈禱」一事的反應, 便略知一二:為甚麼我們不斷向天主禱告,祂卻延遲答應我們的祈求,甚至不作回應呢?我們懇切祈禱,只能被動的等,我究竟要等到甚麼時候才獲得天主的回應呢?天主有沒有聽我們的懇求?祈禱究竟為甚麼?今日的兩篇讀經或許有助我們對祈禱增加理解。
讀經一記述以色列人與強大的阿瑪肋克人交戰,戰敗便會陣亡。梅瑟上山高舉雙手向天主祈禱,以色列人便獲勝;梅瑟疲乏得放下手來,以色列人便戰敗。結果亞郎和胡爾,一邊一個托著梅瑟的手,最後以色列打了勝仗。這事件表示勝敗皆在天主手裡,但人的祈禱可獲得天主垂允。
福音中,耶穌講述了「不義的判官」的比喻。話說城中有一個不敬畏主,也不敬重人的判官,卻遇上一位無權無勢的窮寡婦。由於窮寡婦不斷哀求判官為她伸冤。判官為免被她苦苦糾纏,權衡利害之後,便勉為其難為她伸冤。(參路十八5)
這比喻的結論是一個不公義的判官,為了避免麻煩或因為利害關係,尚且為一個窮寡婦伸冤,何況公義的天主,祂豈不為一個最需要幫助的窮寡婦伸冤?比喻的重點是邀請我們相信天主是公義的,祂自會照顧我們真正的需要。不過,我們真的相信天主自會照顧我們真正的需要嗎?我們祈求後,真的相信天主自會有最好的安排嗎?耶穌最後提到「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這種信德嗎?」(路十八8)這是比喻結論的挑戰!
我們生活在物質豐裕的世代中,也許並不覺得需要天主,也沒有窮寡婦那種的迫切需要,以至有些信徒也沒有多大興趣祈禱。人不再祈求天主其實是一種驕傲的表現,這也是今日的人最大的過失。我們也可反問自己:我有一份謙虛的心祈禱嗎?我會像比喻中的窮寡婦低聲下氣、不斷懇求天主,抑或求而不得時便隨即放棄呢? 我會謙虛的對天主說「主,我需要你」嗎?我真的相信祈禱的力量,並相信天主會把最好的賞賜給求祂的人嗎?在求而不得時,我仍相信天主自有最好的安排嗎?耶穌向聽眾的挑戰: 「人子來臨時,還能在世上找到這種信德嗎?」也是對今天我們每一個信友的挑戰!
正如福音中的窮寡婦,她一點不灰心,藉著她的執著和永不言棄的精神,終能獲得不義的判官為她伸冤。因此,堅持不斷的禱告,謙虛的懇求,上主自會俯聽,自會賞賜我們最好的一份,自會給我們最合適的安排。讓我們懷著信心,謙虛地求天主幫助我們恆常祈禱,並藉祈禱加深我們對天主的信德。讓基督來臨時,能在我們中間找到有信德的人。
• 作者閻德龍為教區神父,香港明愛總裁,聖神修院神哲學院靈修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