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 聖雅各伯堂(上)一心一德 傳教精神

期數
4106期
刊登日期
2022.10.28
主曆
2022年10月30日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丙年〕
kkp10-11_20221030_1200px

按圖放大

共用圖片/檔案 - 區區有聖堂聖母聖心會的雷震東神父(Octaaf De Vreese)於1962年來到鯉魚門創辦聖雅各伯堂,後來修會在油塘一帶先後創辦幼稚園、小學、中學,以及社會服務中心。聖雅各伯堂位於油塘嘉榮街現址於90 年代建成,堂區見證著鯉魚門與油塘的發展。堂區主任司鐸馬偉良神父(Patrick Masschelein)認為,每位教友常懷傳教精神,讓坊眾認識信仰。正如該修會的傳教士往外福傳,以「一心一德」的精神,即所有人在基督內也是兄弟姊妹,見證天主的旨意。

油塘工業區近10年已相繼清拆,轉為不同的綜合發展區;剛出爐的《施政報告》稱將興建「將軍 澳── 油塘隧道」以配合發展;而在聖堂附近的欣榮街與茶果嶺道之間正興建2000多個住宅單位,面對區內人口上升,馬神父認為教友履行福傳使命責無旁貸。

本年是該堂慶祝創堂60周年,馬神父常強調,為配合堂區的發展,教友需要「傳教精神」,不論是走入社區派發傳單、報佳音抑或舉辦101慕道聚會等, 傳教需要各方面合作才見成效,他經常呼籲教友邀請非教友前來聖堂聚會,「因為福傳是眾人的事」。

重新開展福傳

面對油塘社區一直發展:新聖堂1990年落成後,德基學校鯉魚門小堂亦停用,90年代油塘徙置區及高超道屋邨拆卸重建,令區內教友大幅減少,直至新型公共屋邨相繼落成,教友人數才有所上升;該堂於2019年重修,去年10月底翻新後,堂區亦回復朝氣,接待教友及社區人士前來聖堂朝聖,展開福傳的新一頁。

「你們嘗試在聖堂尋找,看看聖堂內共有多少個貝殼?」、「在聖堂壁畫中舉起右手的人物,你們知道他是誰?」擔任聖雅各伯堂導賞朝聖小組導賞員的教友趙汝蘭每次接待學生到聖堂朝聖時,也會問上述問題,她說要尋找貝殼的足跡,可以在聖堂入口見到呈貝殼形狀的洗禮池,以及抬頭往上望時,會見到如貝殼形狀的天花設計。而在聖堂最大的一幅壁畫,便是畫上復活的主耶穌。

推動聖堂朝聖

聖雅各伯堂自去年翻新後,已計劃推動聖堂朝聖,可是受疫情影響,直至本年開始才相繼接待朝聖者,參觀聖堂、由導賞員介紹聖堂的禮儀空間及主保聖人的傳教使命等。趙汝蘭說,藉著朝聖向外福傳,朝聖者中,有的是天主教學校的師生,當中不乏非教友,導賞朝聖小組得到一位小學退休校長的指導,把朝聖導賞內容轉化為淺白易明的內容,「內容分為聖洗池篇、貝殼篇、壁畫篇,以及圓柱聖母篇四個部分,深入淺出地向非教友介紹聖堂,使來訪者對聖堂有基本的認識。」

接待朝聖者時,亦會就長者、中年或青年參加者而調節內容;在介紹聖堂的設計意念時,會透過主保聖人的表樣,帶領參加者思考人生方向及意義;至於學校朝聖團,則預先請校方與學生寫下祈禱意向,直到導賞員介紹圓柱聖母像時, 邀請來訪者把心意卡掛在聖母像旁邊,請求聖母代禱與祝福。

聖母聖心會的馬偉良神父及方慶霖神父(F. V. Mahilum)去年11月奉派到該堂區服務後,為關顧區內工作的菲籍家庭傭工,主日增設英語彌撒,並加入英語朝聖導賞,方神父表示,至今已接待逾100個團體朝聖。在面對社區人口上升,方神父相信有空間發展非華語的牧民團體,期望日後能增設英語的牧民議會、主日學及慕道團。

「James幫」加強青年使命感

八年前,聖雅各伯堂一群青年教友聯同明愛牛頭角社區中心社工一起服務區內基層家庭,組織名為「James幫」青年團體,成員之一的吳君臨表示,「我們是來自St. James的一群青年,希望學習聖雅各伯,以行動走入社區,見證及活出信仰。」疫情前,「James幫」聯同明愛社工服務基層家庭的家長,提供暫託服務,「由我們暫時照顧孩子,讓家長安心參與中心活動」。他認為鼓勵堂區青年服務社區,有助加強青年對教會的使命感。

聖雅各伯宗徒,是耶穌12位宗徒當中,最先為主殉道的一位。聖經記載雅各伯的說話只有兩句話,其中一句是耶穌向若望和雅各伯說:「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雅各伯與兄弟一起回應那穌說:「我們能。」結果14年後,雅各伯在黑落德王磨難教會時被人用劍殺死,為主殉道。馬神父指出,雅各伯的傳教與殉道精神,是以行動作生活見證人,見證耶穌的福音,一直也是教友效法的典範。

 

  •  編輯 CatherineWong / 採訪 ConnieKo / 設計 MikeCha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