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愛港人 切實排解民生憂難

期數
4109期
刊登日期
2022.11.18
作者
縛眼
主曆
2022年11月20日 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丙年〕

共用圖片/檔案 - 義筆容辭特首李家超10月19日發表施政報告,翌日, 出席電台聯播節目時,因近年移民潮而遭烽煙市民贈以「苛政猛於虎」的評語,並謂他心知問題,只是不願承認。施政報告披露香港過去兩年流失約14萬勞動人口,其實已淡化問題。根據統計處紀錄,過去三年淨移出人數共有24.5萬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回覆陸頌雄議員書面質詢時, 始指出施政報告中提及流失約14萬勞動人口中, 超過八成來自18至39歲的青壯勞動人口。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曾交代,流失人口大部分屬高技術人員。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指出,淨移出人口預料仍會維持一、兩年。有聽眾表示香港一向人才濟濟,崇尚自由,現在弄至人才流失,質疑港人是否仍為國家所關愛。李特首回應了,稱國家非常關愛香港,但是,港府對港人有否表達足夠的珍惜與關愛呢?

聽眾有如此負面的感受,相信亦有他的理由。首先,閱畢整份施政報告,如何配合國家發展,及對「搶人才」均有大幅鋪陳,但香港正當人口急速老化,青壯人才嚴重流失的緊要關頭, 「搶人才」是否成功尚是未知之數,挽留人才的篇章反而付之闕如。在19日行政長官2022施政報告記者答問大會中,有記者亦提問挽留人才,特首只能以現存恆常教育培訓運作答覆,更足證對挽留人才無具體創見計劃。與此同時,與統治階層接近人士不時發出「放棄青年」、「香港需要換血」的訊息。兼且,據金管局公布,今年9月第三季末的負資產住宅宗數大增8.7倍至533宗,在政府架構充當要職的經濟專家卻發出「移走30萬人口有利樓市降溫」等言論,一方面不合時宜, 另一方面聽在市民耳,實覺賤視港人,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下一代缺乏愛心,李特首必須警覺,切勿為所動,否則影響社會整合團結與和諧穩定。

說和諧穩定,乃今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港時寄以「四個希望」之一,另外是有關治理與發展的關注,及「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的希望。民之憂難多元,只舉房屋與醫療為例。今年《施政報告》提出較為創見的簡約公屋,或可為基層稍解決居住困境,但仍只於5年內興建30,000個單位, 如何能滿足目下12萬劏房戶的需要?至於長策中推算的30.1萬個單位,仍需至203233年度才能完滿落成,加上有需求戶數之淨增長、及受重建影響的住戶等,可想而知不少低下階層市民仍需好一段時間蝸居劏房。醫療方面,當局以家居照顧之名,拒絕為長者多設院護宿位,又以預防之名抗拒擴展醫療服務,使長者等候入政府院舍宿位長達3至7年,而一般專科門診新症輪候亦需2至4年。

受疫情重創,施政報告所提的「搶人才」與及本月首舉辦之金融高峰會,目的應為振興經濟。紓緩疫情嚴苛限制,特區政府是無能為力的。所謂振興經濟的舉措又能解基層之困嗎?多年以來,事實已証明滴漏效應(trickle-down effect)是如何的微末。今次雷鼎鳴說對了,過多外匯儲備反不利香港,政府不應再主張「審慎理財」原則。解基層之困必得引用財富二次分配方法,即增加資源使房屋及醫療服務等更提速提效,及增撥各項扶貧津貼。在調整津貼的同時, 即時可做的是,據民主黨民調的建議,立即一次過向市民派發一萬元消費券,既可紓緩疫情對市民的經濟壓力,又起碼可救救正殘喘的零售業。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