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神恩】為有需要的人服務(上)

期數
4113期
刊登日期
2022.12.16
作者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主曆
2022年12月18日 將臨期第四主日〔甲年〕

共用圖片/檔案 - 各有神恩300多年前,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在法國一條細小的鄉村樂維威開始。當時的法國社會,因為戰事連連,遍地饑荒,民不聊生。

1696年,樂維威村一位年青的本堂神父——沙路易神父,決心要幫助村民擺脫貧窮與無知,提升他們的宗教生活水平。沙路易神父聯同一位熱心的女子——迪瑪利.安娜,及幾位女青年開始了一個度奉獻生活的團體。這個度奉獻生活的團體專務祈禱,同時教導村裡的小孩讀書寫字,好使他們能熱心孝愛天主。她們也探訪貧苦患病的人。

由樂維威至沙爾德

不久,這個團體人數增加,便遷往沙爾德大教堂附近,由沙爾德主教 —— 保祿.葛德.馬列主教照顧她們。沙爾德主教將自己的名字—— 「保祿」給予她們,希望她們效法聖保祿傳教的精神,把天主的愛,帶給普世的人。自此,修女們便被稱為「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1727年開始,修女更前往法國以外——南美洲的地方,服務有需要的人。

本頁圖片/檔案 - 12180903-1200修會在香港

1848年,香港宗座代監牧奧斯定.科嘉主教邀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到香港服務。四位法國修女,由法國乘船,歷經四個月危險的海上旅程,抵達香港。

那時,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才剛七年,還是一個貧瘠的漁村,生活環境很惡劣,甚麼也缺乏。抵埗後,修女們在灣仔山邊居住。

拯救棄嬰的工作

修女們首先從事的工作,不是開辦學校或醫院,而是收養棄嬰,大部分是女嬰,因為那時香港的漁民生活艱苦,遺棄嬰兒的風氣十分普遍。不足一年,修女已接收了200多個孤兒,他們大部分的健康狀況很差,死亡率很高。

第一批到香港的修女生活很艱苦,面對著沉重的工作及壓力,修女的健康日差。兩年後,其中兩位修女相繼去世,享年只有30多歲。

聖童之家

為了可以收容更多兒童,1851年,科嘉主教為修女在皇后大道東買了一間較大的房屋。修女稱這房屋為「聖童之家」(Asile de la Sainte Enfance - Home of the Holy Childhood)。除了修院外,還有育嬰院、孤兒院、寄宿學校等。

初期,社會對修女們並不友好,對外籍人士更懷有惡意。憑藉修女們真誠和愛心,終於贏得華人的信任。除了要應付工作上巨大的困擾外, 修女們還要面對天災人禍,如傳染病、瘟疫、火災等。

由於灣仔「聖童之家」太擠迫,1903年,修女在跑馬地黃泥涌道買入一塊地。190712月, 一所名為「加爾瓦略山」的新房舍完成。灣仔患病的嬰兒、長期病患者等,被送抵新房舍,以減輕「聖童之家」的負荷。1927年,「加爾瓦略山」部分會院轉作學校用途,即現今的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待續)


  • 01 昔日位於皇后大道東的聖童之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