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改變青年的生命 道明會范士豪神父

期數
4114期
刊登日期
2022.12.23
主曆
2022年12月25日 耶穌聖誕節〔甲年〕

共用圖片/檔案 - 人物專訪本頁圖片/檔案 - 12250801-1200「某次玫瑰崗學校舉辦大型活動後,我看見一位學生憂愁地獨坐一角,於是上前慰問。他為自己的失誤懊惱不已, 我鼓勵他振作起來,再接再勵,他後來愈做愈好。我萬料不到,他多年後在事業上取得重大成就。原來,師長出自關心的一番話,能夠為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道明會范士豪神父(Francisco de las Heras Miguel)將他50年鐸職生涯奉獻給隸屬同一修會的玫瑰崗學校,他希望透過關愛學生,並給予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滿懷信心,突破自己。

現年72歲的范士豪神父先後擔任玫瑰崗學校校長及校監,現在已從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崗位退下來,繼續協助學校推動西班牙語教育及牧民等工作,亦在校內陪伴學生。

玫瑰崗學校是個大家庭,包括中學、小學、幼稚園三個學部共有逾千名學生,多架漆黑發亮的校車停泊校園,最為壯觀。雖然范士豪神父經已榮休,但他仍心繫孩子,趁學生登上校車前,跟他們聊天。記者訪問范神父時,看到同學們雀躍地跟范神父分享讀書心得和近況。

本頁圖片/檔案 - 12250802服務貧民窟的青少年

「昔日在西班牙貧民窟服務青年的經歷,令我認識到青年的需要。」范士豪神父生於西班牙一個教友家庭,在九兄弟姊妹中排第三,他在大哥的庇蔭下成長,直至他9歲時, 11歲的大哥加入了教區修院,他不想繼續接受大哥的餘蔭, 在培養聖召的中學(apostolic school)畢業後,於1961年加入道明會。

道明會在各地開設學校,特別擅長提供專上教育, 培育了無數社會菁英,范士豪神父在西班牙接受修生培育期間,奉派到貧民窟,服務社會上最受忽略童工,這段經歷讓他更疼惜青年,「貧民窟的小孩子早上四時起床,他們多到市內派牛奶,或到垃圾場拾荒,用小手從臭氣熏天的垃圾堆中,尋找值錢的東西變賣。」范士豪與教師們教導這些貧童讀書,並為他們舉辦主日文娛活動。他深信, 即使孩子脫貧困難重重,但道明會的教育工作能夠幫助他們堅定信心,規劃將來。

范士豪神父於歐洲火紅的1960年代接受神哲學培育,「當時中國有文化大革命,歐洲亦受到反動思潮,以及梵二思想所影響,修院同學們要求教會改變,修院稍為延長我們的培育時間, 幫助我們沉澱心中的翻湧。」

推動西班牙語教育

本頁圖片/檔案 - 12250803范神父於19722月奉派到香港玫瑰崗的聖大亞伯爾修院, 同年6月晉鐸,其後專注服務玫瑰崗學校,最初擔任教師,「西方人大多不平則鳴,加上我個性敢言,跟中國人內斂的個性很不一樣,我需要慢慢適應香港的生活⋯⋯50年後,結果是香港人改變了我,令我完全融入了香港文化,並著意去調和不同的文化。」玫瑰崗學校推行三文「四語」:在粵語、英語、普通話外,增添西班牙語。校內不同族裔的學生共融友愛,不少學生更透過學校課程,練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這全賴范神父等道明會士,推動校內的西班牙語教育及共融氛圍。

本頁圖片/檔案 - 12250804「我一直致力讓玫瑰崗學校吸納更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 不分族裔或貧富,為更多青年提供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范士豪神父稱,道明會的教育理念是:幫助青年在知識及靈性上追求深度,划到深處,讓他們對知識及其他人開放。

多年來,范神父遇到不少敢於開放自己、勇於創新的學生, 令他更著意在藝術及課外活動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已故巨星張國榮是中學部舊生,他是一個天才,在藝術等多方面充滿創意與才能,我們不能用普通學校的框框來局限他。」范士豪神父明白到,單靠關懷學生並不足夠,學校需要為他們提更多發揮機會,范神父於80年代初修畢藝術教育學士課程後,加強推動校內的視藝課程,不為催谷成績,只為幫助學生發揮天賦。

培育青年滿載喜樂,然而,處理學校行政卻是充滿挑戰,「每個行政決定皆不容易,特別是要安排學生退學,這帶給我多個失眠的夜晚。青年需要在合適的環境,才能得到所需要的照顧。」未來范神父會繼續留守玫瑰崗學校,襄助聖母媽媽照顧她的孩子。(鄧)


 

  • 01 范士豪神父慶祝晉鐸50
  • 02 范士豪神父於1972年在香港晉鐸
  • 03 與玫瑰崗學校學生慶祝農曆新年
  • 04 早年與道明會士慶祝晉鐸周年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