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主內關愛同行 聖母聖衣堂(上)

期數
4119期
刊登日期
2023.01.27
主曆
2023年01月29日 常年期第四主日
kkp10-11_20230129m-Our LadyOfMountCarmelChurch-PartA-v3b-amended on 20230130

按圖放大

在聖誕期及農曆新年前夕,聖母聖衣堂的教友一如過往,從位於星街的聖堂出發,結伴於黑夜前往窄巷及行人隧道,給無家者送上溫暖的食物及日常用品,同時築起馬槽,藉著聖言與虔誠祈禱,訴說基督誕生的喜訊,讓無家者得見基督真光,同時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

「我們不是派禮物的救世者或社區工作者,而是實踐基督的教導,跟弱小的弟兄姊妹做朋友。」聖母聖衣堂主任司鐸羅國輝神父推動堂區「轉型」,從留守堂區舉辦活動,變成「走出去」,以跨善會方式組織教友,從灣仔走到跑馬地及其他地區,關懷無家者及基層工友,「近年社會情況變化太大,我們需要在常規的方式以外,靈活應對社會需要。」聖母聖衣堂亦協助多個堂區開展探訪工作,在各區燃亮愛心。

無家者的笑容最珍貴

疫情爆發之初,聖母聖衣堂拿出僅餘幾支消毒液及兩盒口罩,供給有需要的人,但堂區之後收到許多物資的捐贈。現在聖堂大堂闢出一處如祭台般大小的角落,擺放數以千計的口罩、乾糧及其他防疫用品,讓捐贈服務保持透明度,也方便收集捐贈品,並設有物流組及外展組等,協助分配及派送物資。

「無家者憂傷的背後各自有故事。有無家者從不苟言笑,到慢慢展露笑容,開始談自己的經歷,原來他只有30來歲,因為家庭破碎而流落街頭。」慕道團兼主日學導師黎潤華希望融化街友的冷漠,讓耶穌進入他們的心,為他們的生命帶來改變,「另一位街友腳部潰爛,只用保鮮紙包裹,我們見狀後大為擔心,便請醫生教友診治,幫助他康復過來。」

聖母聖衣堂人才濟濟,不少醫生教友協助進行防疫工作。心理學家、醫生、社工亦為外展探訪隊伍提供培育,讓教友更好地服務無家者,確保每個人得到適當的支援及尊重。

「我在十年前領洗的時候,聖堂一帶是舊區,頗為冷清,教友大多是老街坊,隨著近年灣仔區重建, 區內多了外籍及回流人士,這帶來了新的牧民需要, 以及堂區新血。」聖母聖衣堂牧民議會副會長孫漢華看見不少中年教友扶老攜幼參與彌撒,不禁想起當初自己加入堂區的聖雲先會後,愈加熱心服務的經歷, 「教友在愛德服務中互相影響,一起邁向成熟,我們需要進一步聚集教友返回堂區。十年前,主日只有兩台彌撒,現在有十台彌撒,活動參加者也多了。」孫漢華曾擔任聖雲先聖母聖衣堂協會會長,目前是聖雲先會香港中央分會會長。

每逢中午,有數以萬計上班族在灣仔區內午膳或休憩,聖母聖衣堂的大門常開,來者不拒,吸引了不少白領、藍領及學生於午間到來休息,部份人更主動認識信仰,這份友善接待成為了堂區獨特的福傳方式。堂區早前亦與教區禮儀委員會聯合製作網上導賞影片,讓訪客透過影片,認識聖堂設計內涵。。

鬧市的心靈綠洲

聖母聖衣堂資深教友朱筱玲於1960年代領洗, 現在兼任慕道團導師、善別小組、讀經員等崗位,她幾乎每天早上六時便回到聖堂,負責打開大門,迎接教友及公眾人士,「近來堂區多了慕道者,今年便有60位新人,他們有感於堂區開放給所有人,也幫助弱勢社群,因而前來慕道。」

聖母聖衣堂的資深教友重視傳承,積極鼓勵青年擔起服務,例如邀請青年在四旬期與長者等群體,帶領聖週的拜苦路,及協助籌辦培育講座,「90後」輔祭陸梓軒期望透過服務及臨在,讓青年感受到被陪伴及被需要。

「堂區各個年紀的教友沒有隔膜,我們一起探訪獨居長者,其中一位長者得不到子女照顧,令我感慨良多。」另一位青年輔祭鄭鈞浩認為,青年不是被照顧一群,而是與年長及壯年教友平等相待的堂區持份者,「青年要有同理心,學習多為長者設想。」

堂區同樣用愛心陪伴青年,聖母聖衣堂婚姻牧民小組為準婚男女提供「一條龍」的婚前準備服務,教友凡將於該堂區結婚,必須參與小組的婚前培育活動,小組成員趙海華、袁金玉夫婦說:「我們會邀請準新人到堂區參與培育活動,包括透過遊戲加深認識另一半,並接受婚前輔導,以及認識天主教的婚姻觀。這並非要取代教會內指定的婚前培育項目,而是要加強支援準新人,延展堂區對家庭的關懷。」

聖母聖衣堂主任羅國輝神父深盼這份對外開放的精神,能夠幫助更多人認識天主。他表示,堂區一切服務源自教會大家庭的愛,未來亦會繼續持守共議同行的精神,在灣仔區為主作證。


香港灣仔星街1號
主任司鐸:羅國輝神父
堂區網站:https://www.olmcchurch.org.hk


  • 編輯 CatherineWong / 採訪 JosephTang / 設計 MikeCha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