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聖若望宗徒堂(下) 效法聖人愛的精神

期數
4122期
刊登日期
2023.02.17
主曆
2023年02月19日 常年期第七主日
kkp10-11_20230219_1200

按圖放大

共用圖片/檔案 - 區區有聖堂聖若望宗徒堂藏身於石籬天主教中學,因此,堂區主保聖若望也是該校的主保,堂區一方面照顧區內教友的牧民需要,另一方面也成為校內師生的福傳園地。

兩年前,校園新設多幅馬賽克宗教壁畫,包括操場上的一幅聖若望年青模樣的壁畫,右上角以英文寫上「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十三34);禮堂內則有一幅長達17.8米的最後晚餐馬賽克壁畫,畫中的若望倚靠在耶穌身旁,正好帶出聖經的記載,聖若望是「耶穌所愛的門徒」。(若廿一20-24

該堂主任司鐸、宗座外方傳教會的宋啟文神父(Franco Cumbo)指出,即使學生大多數不是教友,也希望他們在校園生活中認識聖人的事蹟,同時學校校訓「謙信和平」也帶出聖若望強調相親相愛的精神,「愛是整個的核心,但願學生能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1982年,聖若望宗徒準堂區由石籬、石蔭和梨木樹彌撒中心組成, 至1988年升格為堂區。在80年代初,宋啟文神父當時在油麻地避風塘的艇上服務及生活外,間中於週末或主日到梨木樹或石籬的彌撒中心主持彌撒,「我由油麻地開始,騎著『棉羊仔』(電單車)約1520分鐘已抵達,放下頭盔,便上聖堂開彌撒。」他形容40年前安蔭邨仍未落成,堂區現址仍屬於石籬邨,堂區一帶也被樹木包圍。

聖堂富中華特色

聖若望宗徒堂的聖堂設於石籬天主教中學學校的一樓, 當推開十字架木門正是小堂,內裡陳設富有中國色彩。祭台上的三幅聖像:面向祭台中央的十字架、右方的聖母抱耶穌像、左方的聖若望像,刻有「妙體存寰宇、聖言澤萬邦」對聯;酸枝木製的祭台、讀經台及主祭椅子等,均於創堂初期已有。

聖像畫中的耶穌苦難十字架,以立體繪圖的方式呈現出立體感,代表真人真天主真實的存在。該堂主保聖若望宗徒聖像畫,畫中的聖若望用右手摸著咀,帶出天主聖言是從口裡說出,故此說出任何事情時也要小心謹慎。

該堂由創堂初期到現在,也是由宗座外方傳教會的神父協助管理,包括在該堂服務年資最長的林柏棟神父(Adelto Lambertoni)於80年代末至2006年在堂區服務達17年,在任期間在石籬天主教中學的聖堂加建設施,成立堂區辦事處及增設會議室;曾於1997年在學校天台安裝發光十字架,以作福傳。林神父於90年代發現患上癌症仍繼續服務堂區,直至離世前兩個月為止。

藉歌聲牽引找到堂區

居於上葵涌已有50年的教友李淑卿,仍記得當年搬到當區,對周邊環境並不熟悉,並不知道附近設有彌撒中心,直到平安夜,她在家中聽到附近傳來聖詠的聲音,才發現原來在住所樓下的石籬天主教小學(石籬邨石梨街舊校)設有彌撒中心,「當時正舉行子夜彌撒,我隨著歌聲走到小學內, 並參與禮儀。」彌撒後,有修女留意到她是新面孔便主動上前歡迎她,自此她便一直參與該堂區的禮儀活動。

早年李淑卿已是聖母七苦會的一員,「最初成員多達百多人,她們均已是長者,我是唯一最年青的,每主日彌撒後便參與聖母七苦會的會議,我負責撰寫記錄。」她表示,昔日堂區仍未設立善別組,凡得知教友離世,該會會長便會組織教友善別亡者,協助神父主持禮儀;當有教友患病住院, 她也會跟隨資深會員一起探望。後來教區鼓勵各堂區成立善別組,聖若望宗徒堂也設立善別組,李淑卿也是成員之一。

現在李淑卿現已是長者,她仍參與堂區善別組、關社組,並擔任聖言宣讀員及送聖體員,她說堂區服務使她能陪伴長者教友及病者,以往她得知教友患病,便會買食物前往探望,探訪時會向長者閱讀福音並引述神父的講道內容,例如得知對方因長期卧床出現腳腫,便會幫忙進行推拿以紓緩痛症;也按情況聯絡神父送聖體或病人傅油。

宗教壁畫銘記聖人芳表

聖堂內有一幅年長的聖若望聖像畫,校園操場則新設年青的聖若望壁畫,宋神父指出,不同階段的聖人,也是一生去彰顯天主的愛,他欣賞教友透過關懷憐憫獻上愛心,效法聖人,活現聖人的精神。他也不時提醒教友記得主保聖人, 平日彌撒中誦唸禱文時,也會讀出:「為聖母瑪利亞、淨配聖若瑟、宗徒、聖若望,我們的主保⋯⋯祈禱。」當有機會讀到若望福音或若望書信時,也會提醒教友聖人事蹟,「他是我們的主保若望,要多認識及學習他。」


 

  • 編輯 CatherineWong / 採訪 ConnieKo / 設計 MikeCha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