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教人育人近 40 載 梁綺媚常懷感恩

期數
4123期
刊登日期
2023.02.24
主曆
2023年2月26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人物專訪「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得前五16-18)這段聖經章節, 是梁綺媚教人育人接近40年來勉勵自己的說話,「提醒自己要活得快樂與正面,才有力量向前走;不斷祈禱才有力量祈求主給予旨意; 並常懷對天主感恩之心。」

剛於上學年榮休的梁綺媚,榮休前服務於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她與全校每一班學生合照,並製作成感謝卡送給每一位師生,卡上寫上:「感謝您們帶給我美好的時光!」她一方面從事天主教教育,另一方面信仰生活相當活躍:曾參與歌詠團與教授主日學,後來加入送聖體員至現在,「我每次家訪長者,與他們一起唸經、讀聖經、送聖體,也會分享該主日的神父講道,到週一回學校時,也會向學生分享。」這份生命的分享,是梁校長多年來的習慣。本頁圖片/檔案 - P8_01_500

兒時信仰栽培 埋下信仰種子

梁綺媚兒時住在紅磡,於同區的天神嘉諾撒學校就讀, 校內信仰氣氛濃厚,擔任校長的修女時常陪伴學生,讓她認識天主教信仰。

她形容每到學校慶典,如開學禮,全校學生跟隨修女和老師,浩浩蕩蕩由學校步行約15分鐘抵達紅磡聖母堂參與祈禱會或彌撒。

升中後,她受到姐姐鼓勵信奉天主教,「大家姐在聖母堂旁邊的普愛學校讀書,她領洗後便邀請我到堂區參與慕道。直到中四時,我在聖母堂領洗。」領洗後仍活躍於堂區生活,即使要準備會考,神父開放堂區頂層的房間給予女生溫習,她便每天到聖堂自修。

中六後她考入葛量洪師範學院,入讀師範翌年修讀教區教理中心的教理講授訓練課程(教理班),「我計劃將來成為教師後要在學校教宗教科,因為這是我作為信徒的責任,需要作好裝備。」師範畢業後在彩雲聖若瑟小學任教,1988年跟隨丈夫到加拿大及印尼發展事業,她原以為教學生涯自此劃上句號,直到1993年她返回香港,翌年重執教鞭,直到上學年榮休。本頁圖片/檔案 - P8_02_500

女兒患癌 信靠天主的安排

1993年,梁綺媚經歷女兒患癌的噩耗,「當年女兒只有兩歲,持續發燒⋯⋯後來醫生為女兒照肺時,竟發現一邊肺照不到肺影。」其後證實女兒患有肺癌,需進行緊急手術。然而,在90年代,微創手術並未普及,女兒要由前胸開刀繞過腋下再開至後胸,在她小小的身軀切除手掌般大的腫瘤。進行手術時,「我的大姐跑到聖堂祈禱,我和丈夫在手術室外等候,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只有祈禱。」

幸而女兒的手術順利,不需化療及服藥,奇蹟地迅速康復。家庭面對此經歷後,她決定回流香港。於1994年,她重返彩雲聖若瑟小學任教,至2004學年升任副校長,2005學年成為教區小學的校長,被派往石籬天主教小學下午校,期間她參與該校興建新校舍的工作,至2009年學校遷到大白田街並改名為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建新校時,她回想昔日小學時受到學校的宗教環境薰陶,當她要協助教區建設新校舍時,也在校園內引入不同的宗教元素,她說首要在校園內設置聖母岩,「入讀該校的小朋友, 進入校園便能看見聖母,聖母也能豎立在學校,每天看顧著孩子。」

梁綺媚的電腦,有齊全校學生的相片,用來辨認每位學生,「學生是我的羊,我要認識我的羊,才能幫助他們提升學習潛能。」

對於推行天主教教育,她一直強調所有人也要愛錫學生,「不論是教師、校務處職員、書記等也要關愛學生,當孩子感受學校帶來的愛, 他們本身潛藏的特質才會慢慢展露出來。」尤其是好些學生面對複雜的家庭問題,例如父母離異後未能盡好共親職的責任;中港家庭衍生的文化差異或老夫少妻等問題;或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也需要給予陪伴和支持。

本頁圖片/檔案 - P8_500抗癌經歷 給生命注入正能量

八年前,梁校長仍在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任校長時確診乳癌,讓她經歷生命中的挑戰,她先後進行手術、化療、電療及標靶治療,休養近八個月。她說由斷症到12日後做手術,身體的腫瘤長大了三倍,癌指數十分活躍,首次手術後腫瘤未完全根除,四日內要進行第二次手術。

患癌經歷令她更珍惜生命,檢視生命的意義,「要懂得停下來,也要學習放鬆心情與交託給主。」梁校長現在不時向新入職的校長分享經驗,並協助培育天主教學校接班人,向他們分享生命故事。(高)

 


  • 01 梁綺媚與家人
  • 02 梁綺媚校長疫情前與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學生到北京交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