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神恩】將生活譜成感恩曲
天主聖神不斷帶領教會,並在各世代中賜給不同修會的會祖殊恩異寵,助佑他們以創新的行動, 「成功地詮釋了時代的訊號,適切地答覆了新的需求。」會祖們向聖神開放,持守天主託付的使命,為後繼者留下了一種獨特的神恩。因此,在介紹修會之前必要先介紹會祖。
我們的會祖可敬的戴麗雅(會名聖神瑪利亞)修女,就是天主救恩計劃中的一倡特選工具, 藉著創立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The Missionary Sisters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她改寫了加拿大教會的歷史, 並為普世教會的福傳使命增添了色彩,因為當時的加拿大教會只植根於法語區的魁北克省,不大願意與外界接觸。會祖經歷不少艱辛,創立了北美洲的第一個傳教修會,得到教宗聖庇護十世的認可祝福,並親自為我們的修會命名。
會祖十分明確地指出修會存在的理由及目標:我們之所以存在的主要理由,真的是為感恩, 是一種具有聖母情懷的感恩,而福傳工作,就是具體表達感恩的外在方法。她認為她清楚指出:我們的聖召有兩個目標:讓人認識天主,以及為我們自己和為那些不想感謝天主的人感恩。她鄭重的指出,如果修女們沒有感恩的生活,修會便沒有存在的理由,而喜樂是感恩的有形表達,是給天主最好的感謝,所以她提醒修女們要常常喜樂。
會祖深知人的所是(being ) 比所做(doing)更重要,所以她沒有指定修女要從事那些使徒工作或服務,而是按本地教會的需要而提供服務。修會成立數年,當年輕的修會只有15位成員時,第一批傳教修女一行六人,已獲派遣往赴中國廣州傳揚福音。隨後數年,更多修女獲派其他省份,遠至東北瀋陽。不論她們在學校、診所、痲瘋病院或孤兒院,都以全心全力奉獻自己,見證天主的慈愛。
1927年,因國內政局不穩,修女們南下香港,獲邀請參與教育工作,遂以「信、望、愛」三超德為學校名稱,於三十年代創辦德信小學(至1993年轉交東亞教育協會負責),五十年代創辦德望學校,並於七十年代創辦德愛中學。除了教育服務外,修女也在鑽石山開設診所和到廣華醫院慰問病人。稍後也有修女在教區和堂區服務,並照顧在港的海外勞工。修女們謹記會祖訓勉,將喜樂帶給他人,引導他人感謝天主。喜樂和感恩更是我們學校的核心價值。
修會很重視多元文化的團體生活,深信是天主從各民族中,召叫我們聚首一堂,在多元中為共融作證。現時,香港除了國籍修女外,也有菲律賓、坦桑尼亞和瑪達加斯加籍的修女,讓大家欣賞各文化美麗之處,也讓團體生活更多姿多采。
面對大時代的啟迪和挑戰,聖母無原罪傳教修女會秉承會祖的訓誨,將生活譜成一首永恆的感恩曲,並偕同頌主的聖母細心聆聽周邊兄弟姊妹的呼求,並勇於進入他們的生活,與他們分享天主的生命,以及救恩的喜樂。
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
- 01 喜樂是感恩的有形表達,是給天主最好的感謝
- 02 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的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