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延續橋樑角色

期數
4131期
刊登日期
2023.04.21
主曆
2023年04月23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甲年讀經)

共用圖片/檔案 - 社論「此行將延續香港教區橋樑角色的任務,促進雙方接觸與交流,以增進了解。」這是周守仁主教在417日接受公教報訪問,就前往北京教區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所說的。

教區在新聞稿中表示,主教代表團將到訪意大利籍耶穌會傳教先驅利瑪竇神父(1552-1610)的墓園憑弔祈禱。利瑪竇神父於20221217日獲宣認為可敬者,他是最早與中國教會作溝通的橋樑,透過友誼與文化及科學對話,將福音傳到中國。

本年是利瑪竇神父逝世413周年紀念,也是教廷於宣布他為可敬者後的第一個瞻禮日(511日)。周守仁主教與代表團在其瞻禮日數週前到訪墓園,看似巧合,但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是按照天主的計劃行事,所以「偶然」一詞在信友生活中並不存在。

作為一名傳教士,利瑪竇神父深信真誠的友誼是傳教的最佳途徑。1583年,當時年僅三十歲的利氏抵達明朝時代的中國,於1601124日抵達北京。他堅信,如果皇帝和皇宮的精英階層皈依基督宗教,整個中華民族都會轉化。要讓精英皈依,需要了解中國的文化、習俗和傳統。為此,利瑪竇神父學習中文,過著中國人的生活。

利瑪竇神父貫徹始終,從當地的文化角度宣講福音,旨在建立穩固、自給自足的耶穌門徒式社區,憑藉自己的力量進行福傳。雖然他當時受到嚴厲批評,甚至被指偏離教會傳統而受到責難,但他遺下的一切,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克服語言、文化、生活方式和信仰障礙的方法,這也是我們在這多元世界中,福傳時必須使用的方法。

「友誼實際上是一種儒家美德:五倫中的第五種,但也是唯一一種可自由建立的關係」——漢學家、歷史學家和神學教授柯毅霖神父(Gianni Criveller)在《亞洲新聞》寫道。 「利瑪竇神父將友誼視為一種福傳和人文價值,正是圍繞這種共同價值,他建立了一個朋友網絡,使他能夠在中國五個主要城市建立基督徒社區。」

利瑪竇神父希望跟明朝的知識分子建立深厚友誼是對現今教會的一個榜樣,難怪另一位耶穌會會士教宗方濟各,深信對話的力量能改變人民和政府,即使過程中有痛苦、孤獨、挫折和奉獻。儘管梵蒂岡在與中國政府達成協議後屢受困擾,但教宗認為,對話和友誼是贏得人心的唯一途徑。

可敬者利瑪竇神父給在中國的基督宗教帶來希望,願周守仁主教這次訪問北京教區能開闢友誼和對話的途徑,增進相互了解。(SE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