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祿六世大廳雕塑 藉復活基督寄託和平夢想

期數
4131期
刊登日期
2023.04.21
主曆
2023年04月23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甲年讀經)

本頁圖片/檔案 - P20_01_1200

教宗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的座位後方,有一座巨大而矚目的銅製雕塑:正中央上方是耶穌基督像,下方及兩旁的支架上面有許多乍看像骷髏頭的球體,有點像災難場面。這座名為「復活」的銅雕,是意大利藝術家法齊尼(Pericle Fazzini1913-1987)於1977年完成的作品,描繪耶穌基督從核爆災難當中走出來。

每當天氣欠佳,或聖伯多祿廣場不適合接待朝聖者或外賓時,教宗就會在保祿六世大廳接待訪客,他們皆被教宗身後的雕塑所觸動。本頁圖片/檔案 - P20_02_500

這座21米闊、7米高、3米深的復活銅雕是一把敞開的扇子,與巨型珊瑚的形象相近,耶穌基督像的周圍則是橄欖枝,藉著光線所賦予的生機與變化,描繪了耶穌基督從昔日的革責瑪尼莊園——即今世的核彈坑中升天及復活。

雕塑作者法齊尼曾解釋道:「我要通過一場核爆,讓基督從革責瑪尼莊園復活。一種我無法控制的力量,將我投入基督的復活中,並引領我的手和大腦,好能讓我到達天際。這座雕塑來自我和我能夠塑造的材料之間的熱切祈禱,我傾盡了我的所有。」

「我想到基督宣講和平已有2,000年,以及他最後一次祈禱的地方橄欖山的革責瑪尼莊園。」法齊尼說:「我想將基督描繪在這片巨大的橄欖樹林的爆炸中復活,基督從這個被核彈炸開的深坑中升起,四周是殘酷的爆炸。」

1960年代,全球面對導彈危機,1970年代則面對核武器競賽的威脅,聖教宗保祿六世於這個時代背景下,委託法齊尼製作這座銅雕,它從此成為每位教宗身後的一面信仰標記。

本頁圖片/檔案 - P19D_P3_500銅雕回應70年代核威脅

聖教宗保祿六世於1974年的復活節文告中,強調復活的基督是世人的希望:「耶穌基督復活了;是的,祂活著;祂也為我們而活著;墳墓的石頭滾開了;來日我們的生命也將如此,我們的灰燼將以一種超越我們現在的本性、形式和活力的變化而恢復生命。奇蹟,是的;但正是在這肉身復活的奇蹟中,我們的信仰才有了目標:『我相信肉身的復活和永恆的生命。』」

教宗方濟各於411日就聖若望二十三世發表《和平於世》通諭60周年,呼籲教友和善心人士閱讀這道通諭,並敦促各國的政治領袖作出決策時,從《和平於世》通諭中汲取靈感,「那通諭是一個真正的祝福,就像烏雲中透露出的一絲祥和。通諭的訊息非常具有現實的意義。例如,有這句話就足夠了:『一如個人與個人間的關係,國際間的關係亦不得依賴武力,而應按照正直理智的準則來協調,即是說,應按照真理、正義、真誠合作來協調。』」(《和平於世》通諭#62

  • 文、圖:梵蒂岡新聞網、OSV新聞社

  • 01 教宗方濟各坐在保祿六世大廳的「復活」銅雕前主持活動
  • 02 雕塑上的橄欖枝(模型)
  • 03 復活基督像(模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