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搭橋 共議同行 ——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訪談

期數
4135期
刊登日期
2023.05.19
主曆
2023年05月21日 耶穌升天節

本頁圖片/檔案 - P20_1200

香港教區的周守仁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及蔡惠民副主教,應天主教北京教區李山主教邀請,於4月17日至21日前往北京教區訪問。耶穌會期刊《公教文明》(La Civiltà Cattolica) 的主編習安東神父(Antonio Spadaro)與周守仁主教訪談,回顧這趟北京之旅,本報輯錄訪問的部分內容。——編者

問:訪問北京教區的邀請早於2022年發出,惟直到防疫限制解除之後方可成行。這次邀請有甚麼由來?是否源於某個特殊原因?

北京教區通過第三方給我發出了這項邀請。我們需要一些時間來辨別,與此同時,由於2022年是我就任主教的第一年,我需要時間去熟悉香港教區。不過,兩個教區一直有所往來,例如他們曾派出兩位修生到香港接受神學培育,由一位香港教區的神父擔任他們的神師。由此,不難理解他們對於在疫情過後恢復聯繫的希望。

問:看來這是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首次有香港主教訪問北京教區。《環球時報》稱之為「破冰之旅」。你有甚麼感受?這次訪問主要有甚麼收穫?

這不是我的首次北京之行,而是我作為香港主教的第一次訪問。以前,無論是作為「北京中國學中心」委員會成員,還是後來作為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我每年都至少一次訪問該中心。

此行並不是甚麼「破冰之旅」,而是時任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於1994年訪京之後的延續。正如我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我們教區被先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委以「橋樑教會」的重任。而充當橋樑這個想法,則由可敬者利瑪竇率先提出。

雖然自臨時協議簽訂以來,梵蒂岡及中國各自的國務院之間,已經建立了一個官方渠道,但我們認為,此行於教區層面上,在北京和香港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樑,其中一個突出的成果,是兩個教區的領導層之間加深關係,以及在不同領域上重新建立合作。雙方對合作的熱心,賦予我們攜手共進的希望和決心。

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關於任命主教的「臨時協議」,自2018年以來一直生效。然而,並不是所有教區皆有主教。

在中國內地的所有教區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教區仍在等候其主教的任命。

問:香港教會正面對哪些挑戰?你和帕羅林樞機(Pietro Parolin)分別稱香港教會為「橋樑教會」,你怎樣去理解?

我已在其他場合表示,充當橋樑並不浪漫。如果一座橋要完成其使命,就必須讓人和汽車在橋上行走⋯⋯因此,挑戰在於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攻擊和批評。他們或許擔心自身的利益和切身事項會因橋樑的結連作用而受到損害。當然,我能夠理解並感受他們的顧慮。另一個選擇是不作為,維持現狀,不尋求任何相互聆聽和理解的機會,只抱著滿腹疑慮,打擊他們所認定的邪惡者。

因此,橋樑教會最大的挑戰是,將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各方聯繫起來,幫助他們明白到, 雙方也是渴望被聆聽和理解的人,協助他們本著尊重和同理心聆聽對方,以期治愈創傷,促進合作。

問:教宗方濟各多次表達他對中國的熱愛,以及訪問中國的強烈願望。他在中國被視為一個怎樣的人物?

許多天主教教友照舊尊稱他為聖父,並讚揚他為中國教會所做的一切。我在此行中拜會的主教,對他持肯定態度。⋯⋯中國的大多數天主教信友皆忠於教宗方濟各,他們也希望臨時協議能給他們的教會帶來可喜的變化,包括教宗方濟各與習(近平)主席的會晤。⋯⋯

教宗方濟各正為教會推動一條共議同行的道路,他期望教會成員不僅要相互聆聽,更要學會聆聽那引導我們前行的聖神。

問:您在(北京)主教座堂講道時表示,天主聖神是團結的神,而不是分裂的神。這一見解如何促進中國教會內部在愛的共融方面,進行更緊密的合作和交流?

我的講道將會如何促進中國教會內部在愛的共融方面更密切的合作和交流,仍尚待觀察。然而,「共議同行」或「同道偕行」這主題,已明確在我們整個行程中,與教會領袖及機構會晤時展現出來,並獲得正面的回應。然而,相關實踐方式取決於我們所處的本地環境。我們需要在各自的文化及社會政治背景下,學習和理解共議同行對我們的意義。

無論如何,我深信北京教區與香港教區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不僅會延續下去,並且會繼續深化。既然(北京教區)主教以至(中國) 政府鼓勵我訪問中國內地其他教區,我相信這是對我們與在中國之教會進一步拓展共議同行關係的邀請。


  • 圖:北京教區主教李山(右)、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中)、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左),於417日在北京主教座堂(北堂)參與可敬者利瑪竇神父宣福祈禱會。(圖:香港教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