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祂】由保存到福傳〔作者︰夏志誠〕
一個以保存為重的堂區團體會是怎樣的?從堂區議會的成員來看,大多來來去去都是那幾位舊人,少有新血,更遑論有青年加入。牧民方向?可能想都沒有想過!有的就是周而復始的活動,每年的行事曆都差不多一樣,行禮如儀。不過,這樣的堂區也可以是忙得不可開交的,只是活動以禮儀為主,聯誼為多,對象當然是自己人佔大多數,少有向外。
請不要想我是在影射香港的哪一個堂區團體;事實上,任何一個堂區團體都多少有些。所以,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怎樣使堂區團體由保存轉變為福傳,以達到教會不為自己而存在,而是為分享主愛、作證主恩而存在的目的。
轉變由我們怎樣看自己開始,如果我們看自己只是教友,即同屬一個宗教的朋友,堂區團體就很可能會局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如果我們看自己是門徒,堂區團體的發展方向就會有更大的不同,比較容易由保存轉變為福傳。做門徒所看重的,是與主耶穌的關係,及在祂內與其他兄弟姊妹的關係,因為我們都是源於跟隨祂而成為一個團體的。這樣,我們當然要回應祂往訓萬民的邀請,承擔福傳的使命,不能止於維持團體,固步自封。
雖然教會法典是以地域來劃分堂區的,但是堂區團體著重的從來都是人,一群被主召喚、以主為師的門徒。他們具體臨在於社區之內,生活信仰,成為一件「聖事」,以有形的團體,向街坊鄰里彰顯天主無形的愛情。
既然我們門徒的身份來自耶穌,我們當然就要來祂那裡,和他在一起,深化與祂的關係。因此,靈修生活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個人或是團體。讓我們問問自己:每天有多少讀經、祈禱的時間?有不時閱讀聖書、與人分享信仰嗎?有每年都做過夜避靜的習慣嗎?至於堂區團體, 在意培育信友的靈修嗎?善會聚會時,只討論會務,或是也會分享信仰?堂區每年都舉辦過夜的避靜嗎?整個堂區團體又有多少兄弟姊妹會參加避靜呢?
這些向內的靈修是要裝備我們向外的福傳,因為幾時我們與耶穌有親密的關係,我們必然會體會到被祂派遣,有力量出去。所以,由保存到福傳是一個由內到外,由靜到動的過程。你在哪一個階段?你的堂區團體又在哪一個階段?
- 本專欄每月首主日由周守仁主教執筆,其餘主日由四位副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蔡惠民神父、甘寶維神父、陳永超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