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聖堂】善導之母堂(下) 耶穌寄居在眾人中間

期數
4138期
刊登日期
2023.06.09
主曆
2023年6月11日 基督聖體聖血節
P10-11_1200

按圖放大

共用圖片/檔案 - 區區有聖堂善導之母堂與天主教伍華小學及天主教伍華中學相連,整個建築以中小學作為兩翼,聖堂在中間;從高空觀看,三座建築物形成「山」字, 而聖堂正是「山」字的中間點。善導之母堂主任司鐸陳德雄神父表示,在不同的教會慶期、開學禮或畢業典禮中,堂區神父會為師生主持彌撒, 互相祝福,堂校有著良好的關係。

善導之母堂佔地15,000平方呎,分為兩層, 上層是聖堂,下層是學校禮堂。聖堂於2016年進行了大維修,包括防水工程、內牆和外牆翻新, 以及聖堂內部的翻新等。其中,在聖堂外牆上的黑色碎石鑲嵌十字架,也改用嶄新的線條,重新設計,以「母子像」表達善導之母,並把十字聖號放在高處,清楚顯示「天主教善導之母堂」, 讓遠處的居民也可以清晰看見聖堂。晚上,這標誌有背光襯托,使效果更為顯眼。

此外,聖堂亦把門廊部分擴大及改用玻璃大門,不過仍保留最初的「屋形」特色;又重鋪地面,及重髹牆壁,以白色、黃色及綠色為主色。禮堂大門的兩旁也加設柱櫃,由學校及聖堂共同使用,放置聖像、堂區及學校的生活照等,讓教友和學生, 都體驗到聖堂及學校同為一家的 感覺。

藉聖言召集眾人 分享同一生命

聖堂及聖體小堂皆設於二樓,沿著正門進入聖堂,聖堂呈長方形,原本可以容納1,000名教友,但後來經樓改作為教友活動室及安放冷氣部件;而聖堂後方位置為方便教友,改作主日早上辦事處,現在聖堂可容納600名教友,並在有需要時加添過百臨時座椅。

聖洗池、祭台和經架皆安排在進入聖堂的軸線上,代表著藉聖言召集眾人,並透過聖洗聖事,進入教會到達天主台前,分享同一的生命。

聖堂內兩旁綠色及白色玻璃窗,配上中間橫直兩排的黃色玻璃,成為巨形十字架,更加突顯聖堂莊嚴神聖的氣氛。

在祭台中,鑲嵌了在1963年所祝聖的聖石和銅片,而聖石藏有兩位殉道聖人的聖髑。

在長方形的祭台後則有「耶穌與門徒共餐」的彩石鑲嵌壁畫,中間則是按禮儀年而更換的聖像畫,例如:「基督君王」、「耶穌受難」、「耶穌復活」、「聖神降臨」,以及最常看見的「善導之母」聖像畫,這設計讓教友在進堂時, 便能明白及默觀教會紀念及慶祝的奧蹟。

在「善導之母」聖像畫中,小耶穌坐在聖母的左手臂上,右手環繞著聖母的脖子,左手輕輕抓著母親的衣領,讓聖母的頭斜斜地傾向他,彼此靠的很近,十分親密。同時,聖像畫中的小耶穌是以成年人作比例,彰顯了他自小便擁有成年人的智慧與神性。

在「耶穌與門徒共餐」的彩石鑲嵌壁畫,左邊寫著「吾與爾偕,迄於世末」,即耶穌說: 「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二十八20),在壁畫的右邊是「道成血肉,居我儕中」,代表「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一14);聖體櫃也放置在祭台的右邊。

該堂每個主日提供三台粵語彌撒、一台英語彌撒及一台為斯里蘭卡團體而設的僧伽羅語彌撒。神父除了會在聖體小堂為教友主持平日彌撒外,主日的僧伽羅語彌撒也會在小堂舉行,不少教友也會在彌撒後,在小堂默禱,與天主交談。中文、英文及斯里蘭卡團體在主日亦會有不同的聚會, 深化 信仰。

在善導之母堂興建前,19621031日建立於黃大仙天主教小學內的聖雲先小堂,已開始為新蒲崗等附近的教友提供牧民服務。後來,經德國埃森(Essen)教區籌款,香港教區得以順利興建善導之母堂。聖雲先小堂於200010 1日,納入善導之母堂區。

與埃森教區保持情誼

1966219日,德國埃森教區的康士伯總主教前來香港,為善導之母堂主持祝聖啟用禮。長久以來,香港教區與埃森教區仍保持交流,包括在善導之母堂、天主教伍華小學及天主教伍華中學的金禧成立慶典中,德國埃森主教奧弗貝克(Franz-Josef Overbeck)送來錄影片段,祝賀堂區,增進及保持彼此 情誼。

  • 編輯 CatherineWong / 採訪 ElaineNg / 設計 MikeCha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