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耶穌聖心與教宗本篤十六世
6月是耶穌聖心月,6月16日就是耶穌聖心節。聖堂內外,我們經常看到耶穌袒露胸膛聖心的雕像。其實,敬拜耶穌聖心的歷史由來已久, 教會的教父們很多都提到基督在十字聖架上的犧牲,肋旁的心胸被刺穿,救贖了我們。到了12世紀,對耶穌聖心的敬拜有復興的現象。熙篤會院長聖伯爾納鐸有一特別祈禱,詠唱耶穌聖心,可以說是敬拜聖心儀式化的萌芽。這種原本較私人性的敬禮逐漸盛行,當然敬拜耶穌聖心的關鍵人物是1627年生於法國的聖瑪加利大.亞拉高(港島跑馬地的聖瑪加利大堂就是以聖女命名)。耶穌多次顯現給瑪加利大修女,吩咐她推動此敬禮。耶穌敞開胸膛,手指著戴有茨冠的聖心,向她說:「你看,這顆心愛人之情如何深摯,而世人給我的報答,卻是傷害苦痛,我願妳作我聖心的使徒,使世人能承受我聖心的恩惠……。」教宗良十三世於1899年,明令以後各教堂在本節日,把整個人類奉獻於耶穌聖心。1928年,教廷更頒布通諭,令普世教會在聖心節日明供聖體, 公誦「向耶穌聖心贖罪經」等經文。本篤十六世在2005年就任教宗,當年六月份的三鐘經文告, 特別提到耶穌聖心節敬拜聖心的重要性—— 因為「基督的心一直愛著我們,當祂在十字架上捨身,肋旁被刺穿時,由心中流出的血和水就成為我們新生命無窮無盡的泉源」。
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
這裡用小小篇幅,為轉眼逝世半年的教宗本篤十六世稍作紀念。本篤十六世本名Joseph Ratzinger,1927年出生於德國,2005年被推舉為教宗,2013年宣布因健康理由退位,教宗方濟各接位。本篤十六世擁有豐厚神學根底,並有很多神學著作,他曾被暱稱為天主教教理的守門犬。2005年被選為教宗之前,他曾歷任慕尼黑總主教,國際神學委員會主席與及聖座信理部部長。他在生時,非常關心在中國的教會以至香港教會。他提出每年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禮儀日,普世教會都應為在中國的教會祈禱。剛過去的五月底,周守仁主教也因此在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主持了一個為在中國的教會祈禱的彌撒。彌撒中特別安排了香港的兩位榮休主教—— 陳日君樞機和湯漢樞機;還有夏志誠輔理主教、三位副主教及多位神父共祭。這個特別彌撒的起源,正是本篤十六世致在中國的教會函件所引發。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7年寫給在中國的教會及教友的牧函指出,我們要牢記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啟迪性的教導:「教會憑其職責和管轄範圍決不能與政府混為一談;教會是人類超越性的標誌及監護者」,「在各自的領域內,政府與教會是各自獨立自主的機構。二者依照時間和空間的局勢健全地合作,有效地為同一的人類公共福利服務。」在中國的天主教會的使命是向人宣揚基督,世界的救主,藉著「實踐愛的共融,教會顯示自己是天主同全人類,及人同人彼此密切結合的記號和工具」。他提醒我們要記著耶穌基督的教導,「教會在歷史中的旅程有許多需要,但是若沒有愛(agape),一切都是徒然。」信函尾段, 本篤十六世強調「愛」的確是教會的「心」。
這封重要牧函和耶穌聖心主題奇妙地吻合: 「沒有心,沒有愛,一切也是徒然無益」。讓我們時常祈禱,默想耶穌基督熾熱的心,與及自祂心中源源不絕傳送給我們的無私大愛。我們以此作為標記,以心印心,回應和仿效基督的愛。「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天主是愛,那存留在愛內的,就存留在天主內,天主也存留在他內。」(參若壹四11-16)
-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