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 ·活】感情問題一律建議分手
題目是一句流行語,是網民戲謔尋求解決感情問題的人,指任何人在求問感情問題時,其實已經無得救,所以一律建議分手。
這也是我回應教友談到有關神父在堂區內種種問題時的建議:有關堂區問題,一律建議直接向神父反映。
如果我們加入了一個義工小組,結果組長有很多不合理的做法,一般來說,我們要麼就離開,要麼就向組長反映。如果自己很熱心於這義工工作,更加會據理力爭,甚至聯合其他認同有問題的成員,向組長施壓。原因不在於組長本身,而是因為我自己喜歡這份義工工作,想它變得更好,也想自己發揮到才能。
這是很合理的思路吧?可是,換成堂區,整件事就不再一樣,這也是堂區生態令我非常迷惑的地方。我們常用「堂區是我家」來類比堂區, 而按我的觀察,如果堂區是一個家庭,也是一個溝通不良的家,但它與一般的家庭不同。在一般家庭,往往是青春期的子女,聽不進老成持重的父母的意見,因而發生衝突。但在堂區,有子女的教友往往老成持重,把神父視作青春期的年輕人,好驚他們受不住意見,會發脾氣。
自己認識不少學識甚高、社會地位不低的教友,在他們自己的領域內,做事果敢,處事成熟,但一回到堂區的處境,很明顯不認同神父的做法,仍然是再三容忍。我不是說要他們揭竿起義,不過是按他們一貫做事的作風,告訴神父這樣做不是太好,但他們仍然心懷忐忑,往往到最後一步,「都係算啦」。
真的算了嗎?又不是。在不同的教友聚會裡,老是聽到教友談到神父在堂區內施政之不當,小至擺放物品,大至整體規劃,各式各樣, 千奇百怪,唯有一點是相同的:沒有人直接告訴神父本人。
「子女好與壞,在乎溝通與關懷」,這是政府宣傳家庭和諧的標語,用在堂區,也許都適合:「堂區好與壞,在乎溝通與關懷」。我當然不能夠擔保,你直接向神父表達自己的意見,神父就會全面接受、幡然悔過,完全按意見而行, 畢竟不同人有不同性格,況且同一件事,可能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我能夠擔保,如果在會議裡只有神父一言堂,而大家的意見全都是在某些群組裡翱翔,堂區這個家,一定不會好起來。
溝通確實不是易事,因為它代表大家要把自己的真正看法暴露出來,特別是要呈現在教友很尊敬的神父面前,不少人都很怕神父的否定。不過,真正的共融,從來都需要冒險,因為只要把真正的想法展示,互相衝擊,從而互相影響、感染,共融的團體,才會出現。
願大家在堂區內有問題,一律向神父反映, 以求共議同行。
- 塘邊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