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神恩】聖言會在中國大陸的傳教與反省(上)

期數
4143期
刊登日期
2023.07.14
主曆
2023年07月16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各有神恩安治泰和福若瑟兩位神父在香港經歷了兩年多的「傳教士的初學」之後,也就在香港本地人剛剛能聽明白福若瑟的講道和告解後,就於1882 年經水路,前往山東省西南部的陽穀縣坡里莊, 開始了他為期27年的中國內地傳教工作。一直到他將自己的生命和血肉融入到這片大地為止。

在楊生總會長的帶領下,安治泰和福若瑟一起負責成立了山東南部代牧區。1885年的代牧區包括了半個山東省:曹州府、兗州府、沂州府和濟寧直隸州。

一直到1949年,聖言會在山東共創建了5個教區:兗州教區、青島教區(1925)、陽穀教區(1933,中國籍主教)、曹州教區(1934)和沂州教區(1937年從青島教區分出)已經擁有20萬教友。

此外,聖言會在中國其他省份還陸續建立了河南信陽代牧區(1923)、河南新鄉監牧區(1936)、青海西寧監牧區(1937),並從聖母聖心會手中接管了甘肅蘭州代牧區(1923)、和新疆監牧區(1930)。

聖言會在內地的傳教士自1903年以來,一直與同為聖楊生會祖所創立的女修會——聖神會修女(Servants of the Holy Spirit Sisters,縮寫SSpS)合作。

聖言會在華的特殊貢獻是「建立本地教會」、「重視文字傳播」、「重視教育」、「重視中國文化」和「創辦慈善機構」。

. 根據19832000年的聖言會會憲,以及近期的全體大會的決議,聖言會傳教士應該這樣確立他們的生活與使命:「工作地區的首選是福音還未傳播到的地區,或福音剛剛傳播的地方, 以及那些不能獨立自養的地方教會。」故此,為了建立鄉間和偏遠地區的教會,很多聖言會會士不遺餘力地走到偏僻地區,向人民傳播福音。聖福若瑟神父是最突出的例子。

. 聖言會在幾乎所有會省,都有設立電台、舉辦公教進行社、聖言會出版社。哪怕是條件不成熟的地方,修會沒有辦法成立這些機構和組織。聖言會的會士們,也都會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參與這些媒體的義務工作,支持通過媒體的方式,來進行福傳工作。安治泰主教很早就在坡里莊組織了小型的印刷廠,來印教會文獻; 1903年後,兗州聖保祿印書館的書傳遍全國,比如《古經大略》、《聖教要理》和拉丁語教材; 1924年的上海主教會議也將編寫統一《要理問答》的任務交給了聖言會的韓寧鎬主教。

. 聖言會和聖神會創辦了很多學校,包括農村的小學和要理學校、城市的中學、傳道員學校等等。聖言會會憲指明了創辦教育機構的目的:「在於使它們變為傳播福音的場所,使人能聽到天主的聖言,並體驗到它在個人及社會生活中所具有的釋放效力。用這種方式傳播福音,可使人感受到教會的普世性和她對這個世界的使命。」

根據當時聖言會在辦學方面的成就,教宗庇護十一世決定把北京公教大學交給聖言會來管理,就此大學改名:輔仁大學。就此,輔仁大學從一個負債纍纍,只有601個女學生3個學院的大學,發展到1950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天主教大學,當時輔仁大學設有4個學院:文學院、自然科學院、社會科學院和教育學院;16個學系,培育大學生超過1萬人。當時聖言會沿用的是美國教育的觀念,除了大學各學系之外,還在1933年成立了輔仁大學的附屬中學——輔仁中學,中學還因當時歷史環境和文化的需要,分了男生部和女生部。


  • 聖言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