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神恩】聖言會在中國大陸的傳教與反省(下)

期數
4144期
刊登日期
2023.07.21
主曆
2023年07月23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各有神恩聖言會一直致力於培養真正的中國基督徒藝術。故此,「北平美術學院」的起源也是輔仁大學。19501012日北京輔仁大學被中國政府接收,成為今日的北京師範大學。

1938年,在宗座代表蔡寧(Zanin)總主教的鼓勵下,「中國司鐸書院」在輔仁大學校園內成立,其宗旨是給國籍司鐸機會,透過參加大學的講課,提升他們的教育程度,並且授予他們資格在天主教學校教書。這為中國內地教會和教會大學的合作,開創了前無僅有的先河。推動了文化屆和社會各個層面的福傳工作。

1935年, 由聖言會鮑潤生(Franz X. Biallas) 神父創辦的《華裔學志》(Monumenta Serica-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創刊號在輔仁大學出版。該刊把中國文化、文學、宗教和歷史介紹給西方人。當時的輔大校長陳垣(1880-1971)十分重視這份刊物, 並為之確定中文名稱為《華裔學志》,並沿用至今。德國傳教士對中國文化、民俗和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500多傳教士中大約有33位成為有研究、有著作的漢學家。

聖言會和聖神會的傳教士創辦了很多慈善機構,在醫院、孤兒院和老人院等各領域展開了傳教工作,兗州冠莊堡的痳瘋病病院只是一例。聖神會修女在山東創辦了好幾所醫院,1949年後都被新政府接管。德國傳教士在中國的這些表現, 當然受他們自己的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影響:19世紀天主教在德國的背景和特別之處,使聖言會尤其重視文字傳播、重視教育和慈善工作。

聖言會一直熱心推廣和培養本地聖召。聖言會一直不遺餘力地在自己所有的傳教區培養本地神職人員。1889年,安治泰主教已經祝聖首兩位國籍神父。到了1950年,已經有110位本土青年, 通過兗州修院的培育課程,終於晉鐸成為教區聖職人員。除了他們之外,聖言會在1903年開始接納本地華人加入聖言會開始計算,共有11人加入他們的行列。1934年,他們也為國籍修士開設初學院。直至1949年,總共有11位國籍神父,和14 位國籍修士成為聖言會會士。聖言會甚至還培養出了首位華人樞機,更是整個亞洲第一個本地樞機——聖言會會士田耕莘樞機。聖言會在哪裡傳教,就在哪裡創立適合本地傳教的修女團體。例如:揚州教區韓寧鎬(Augustin Henninghaus, SVD)主教於1910年創立的聖家獻女傳教修會。以及中國籍田耕莘樞機於1941年創立的中華聖母女修會。

聖言會傳教士在中國服務於1941年達到高峰,當時有296位神父和40位修士。自從1881年到1955年,共有超過550個聖言會會士和修士在中國大陸傳教。其傳教地區分佈在山東、甘肅、青海、新疆、河南和北京。聖言會也成為那些地方傳教的主力。

這些聖言會會士們,在華去世的外國會士有138人,殉道的會士有11人。之後,外籍會士1948-1955年間都離開了中國。

由以上粗略統計可知,聖言會在中國內地的傳教,不僅投入眾多,而且傳教工作也在其修會傳教精神的影響下,碩果累累。


  • 聖言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