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我的志願?

期數
4149期
刊登日期
2023.08.25
作者
麥家儀
主曆
2023年08月27日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工道自在每個小學生相信都曾以「我的志願」為題作文,孩子寫的志願也許是老師,是醫生,是工程師,是消防員……師長看過會加以鼓勵, 囑咐他們努力使願望成真。然而,若孩子是個智障兒,他可憑自身的努力,成年後就在工作世界一展抱負嗎?

本年初,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港島發布一條名為「我的志願」的短片(https://fb. watch/m3f7OLz14v/?mibextid=Nif5oz),講述三位輕度智障青年的就業情況:當中兩位獲特殊學校任職,工作愉快;另一位熱愛駕駛, 也考獲駕駛執照,想成為職業司機,卻未能如願。筆者作為一個智障兒的母親,見到教會的勞工牧民服務中心,也關顧到智障人士的就業情況,非常欣慰。今時今日,智障人士能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已經很幸運,已不奢求那職業符合自己的志願。很多時,大眾視智障人士為被照顧的對象,關心他們醫療及住宿等福利, 甚少想到他們也渴望有分適合的工作,可以發揮才能,並賺到錢可以自主運用,體驗個人的價值及尊嚴。

作為家長,最怕智障孩子畢業後要呆坐家中。從前智障學生於特殊學校畢業後,大多被編配社福機構的展能中心或庇護工場。不過, 近年政府強調融合,鼓勵輕度智障人士接受職訓,然後公開就業或輔助就業。這政策原意是好的,但實際情況是智障人士礙於智能有限, 在就業市場處於弱勢,他們能勝任的工種非常少,加上他們需要很多臨場指導,應變能力不足,即使他們願意接受低工資,僱主也未必願意聘用。就算善心僱主肯聘用智障人士,數量也不能多,否則他們的業務也難以運作。筆者在教會團體認識的智障在職青年,他們若非在庇護工場,就是在社區從事低技術的基層工作,如清潔工、文件送遞、派傳單、餐廳庶務、餸菜包裝等,而聘用他們的大多數是社企或社福機構。

能夠就業對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意義重大, 儘管那份工作並非他的志願。工作可以使智障人士持續鍛鍊身心,否則長期賦閒在家,會很快忘記從前在學校所學的技能,也增加家中照顧者的壓力。工作也能夠賦予他們一個社會身份角色,令他們與社區連繫,感到自己是社區有用的成員,感到自己有價值,提升自信。我兒子是輕度智障的唐氏綜合症患者,接受過弱能人士職業培訓後,曾幸運地在一個社企當兼職文件送遞。記得去年他要換領智能身份證, 他在申請表上職業一欄可以自己填上「文件送遞員」。雖然那只是一份零散工,但他也覺得自己有價值,不用在職業欄上填「無業」兩個字。現時他在服務唐氏綜合症人士的家長資源中心當兼職庶務員,主要工作是清潔中心場地,我兒子經常自信地對人家說:「我嘅工作係幫返自己人。」我鼓勵他努力做好工作,友善接待到訪中心的人,讓年幼唐氏兒的家長因見到他的樂觀積極,會對自己的唐氏孩子多一點信心與希望,也許這就是天主要他在工作環境中作見證。

我們有時會聽到智障人士在工作場所被責罵、欺凌及不公平對待,也見到他們經常轉工。我們明白智障人士的確有個人的限制,未必時時能適應工作要求,應付工作壓力。事實上,智障人士要公開就業,的確要很多培訓, 更需要社區的包容,接納及體諒。然而,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能容納多元及差異,不同能力的成員都可發揮所長,貢獻社會。智障人士當然難以成為醫護、工程師等專業人士,但社區可以給他們多些支援及體諒,讓他們可以做一個卑微但快樂的就業人士嗎?


  •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