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 聖地初探的反思(四)〔作者︰羅敬業〕

期數
4151期
刊登日期
2023.09.08
作者
羅敬業
主曆
2023年09月10日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牧者之歌本頁圖片/檔案 - 07C_500在聖地朝聖,參加當地導遊安排的行程,其中一站是到舊城區走走。導遊介紹舊城區歷史,然後領我們在城內穿梭,途中總會遇上荷槍實彈的軍人巡邏,維持治安。眾所周知,按著宗教和種族,舊城區分為四區:亞美尼亞區、基督徒區、穆斯林區、和猶太人區。四個區域各以其聖地和宗教建築物為中心。雖然同屬一個城市,但各區的居民,仍然因著宗教、種族和政見的分歧而存在很大的張力。

在聖地朝聖的時候,適逢以色列慶祝建國的日子,又是「耶路撒冷日」,一個政治色彩非常強烈的節日。對猶太人來說,這天是紀念他們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耶路撒冷,而且他們以在耶路撒冷做猶太人為榮,所以不時看到以色列的青年人,成群結隊拿著國旗,沿路唱歌跳舞,好不熱鬧。不過,理解以色列的建國歷史, 以及他們跟鄰國的關係,再加上當地錯縱複雜的歷史、民族、政見、宗教的張力,就會明白當猶太人歡呼慶祝「耶路撒冷日」的時候,城內居民又以穆斯林為主時,他們內心會有甚麼感受,也就明白為何有以色列軍人在巡邏,筆者想象情況跟耶穌時代的耶路撒冷很相似,以色列人在城內聚居,羅馬政府的士兵在巡邏,雙方必定呈現劍拔弩張的氣氛。記得在舊城區內踱步時,剛巧有一群以色列青年吶喊走過,就聽到一個阿拉伯裔的穆斯林說:「猶太人都是壞人。」然後,緊接著是他們的笑聲。

種族和宗教的張力,不僅出現於猶太人跟穆斯林之間,也發生在基督徒之間。這種張力在聖墓復活大殿,最為明顯。傳統和考古都指向此處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埋葬和復活的地方,現存的大殿是十字軍在十二世紀興建,但十字軍撤離後,就陸續被其他人佔領及改建。目前大殿由天主教會、希臘東正教、亞美尼亞禮、科普特禮、敘利亞禮以及埃塞俄比亞禮教會共同管理。大殿內每一宗派都擁有各自的祭台和小聖堂,舉行各自的禮儀。這六個宗派都認為自己擁有聖墓復活大殿的管理權,因此,彼此之間常有爭執、甚至嚴重的肢體衝突。因此,鄂圖曼土耳其統治者鄂圖曼三世在1757年頒布皇家公文,命令耶路撒冷與白冷的基督徒、猶太教、穆斯林,都必須「維持現狀」,意思是當時的管理權屬於誰,那地方就屬於誰,不許再繼續爭土地或爭物權。

其實,維持現狀只是粉飾宗派間的紛爭,並無改變彼此間的關係,很容易因一些小事而擦槍走火。在聖墓復活大殿朝聖時,不時看到大殿內某些小堂上了鎖,因為那裡只容許所屬宗派的信徒出入。大家都是天主子民,為何總不能好好相處,而要互相傾軋?筆者想,或許就是人的私心作祟吧!


  • 圖:耶路撒冷日,以色列的青年走到街上慶祝。(資料圖片:creative commons 4.0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