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熱愛香港 服務弱小 馬麗莉修女

期數
4153期
刊登日期
2023.09.22
主曆
2023年09月24日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08.01_500共用圖片/檔案 - 人物專訪「我來香港前, 巴西聖保羅華人團體已替我改了中文名, 教曉我用筷子,我更懂得用廣東話講一至十。」馬麗莉修女(Marinei Pessanha Alves )當時還未修讀正統的廣東話課程,學廣東話是用葡萄牙語寫拼音。生於巴西南部聖保羅(São Paulo)巿一個公教家庭的馬修女,從小在教會長大,年輕時是個典型巴西青年,熱情、愛玩和喜歡跳舞。

堂區每星期的感恩祭都會為聖召祈禱,馬修女參與宗座外方傳教會的培育後,已非常嚮往傳教士的工作。快將中學畢業時,馬修女原本可獲獎學金升讀大學,但她毅然加入修會辨別聖召,隨後順理成章加入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宗座外方傳教女修會)。起初她的父母知道馬修女有意獻身教會時,只當是孩子的戲言,但當「戲言」變成事實,兩老大驚:「媽媽哭斷腸,爸爸當時心臟不好,一驚之下,幾乎要入醫院。」幸好爸爸後來到修院探望馬修女,見她在開心和安全的環境下生活和學習,才放下心頭大石。

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會祖羅德芬修女一直渴望到中國傳教,受她的薰陶,馬修女也希望能服務中國人,故此每星期也會到位於聖保羅的天主教華人團體服務,學習廣東話:「我記得1987年是聖母年, 修會於815日隆重派遣我們到不同的地方傳教,我獲告知將會被派遣到香港傳教後,振奮不已,感到天主的回應。」發願接近42年的馬修女回想起昔日加入修會,奉派到香港服務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來港服務越南船民本頁圖片/檔案 - 08.02_500

馬修女於1989年抵達香港,兩個月後即被派遣為越南船民服務,不諳廣東話和越南話的馬修女以愛衝破語言阻礙:「在營內我和船民都是講半鹹半談的廣東話,偶爾有翻譯員幫忙,到監獄和醫院探望他們,則只能靠自己,但通過天主愛的語言,我們都能彼此明白。」服務越南船民七年,最讓馬修女印象深刻的,是每個船民中心都會有一個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團體。「他們非常重視每個主日的感恩祭,雖然生活環境欠佳,資源匱乏,但他們會以水煲盛炭這些古法來熨衣服, 務求體面地參加禮儀,從中體驗天主的愛和人性的尊嚴。我從他們身上看到天主,也學懂很多。」

遠赴羅馬13年 回港更投入福傳

馬修女除在教會和學校工作外,又到扶康會為有需要和最弱小的人服務,這是傳教士的精神,也是馬修女的職志。當香港的福傳生活看似非常愜意之際,馬修女得悉被修會調派,需要離開香港,遠赴羅馬。「我當年已在香港18年,不論環境和工作都熟悉順暢,廣東話更是游刃有餘,卻在此時被調派到羅馬出任修會的總幹事,而且一本頁圖片/檔案 - 08_1200去便13年。起初確是有點失落,但回望這些年的經歷卻很感恩,因為羅馬的工作讓我有機會認識其他傳教區的工作,擴闊了我的視野,提高了傳教的驚覺性和普世性,回港後更投入福傳工作。」

2020年,馬修女從羅馬回到香港這個家,雖然當時疫情肆虐,但馬修女很快便投入學校和教會的工作。她在保祿六世書院擔任校監,透過不同渠道接觸學生,與他們分享福傳的精神;她同時在葛達二聖堂任牧職修女,不論是在主日學、傳道組、慕道團、基基團都會見到馬修女的蹤影,深受學生和教友歡迎。

「我很喜歡牧民工作,而且覺得愈來愈有意義。傳教生活讓我有機會接觸不同種族、認識不同文化和語言,向未認識天主的人宣講天國的喜訊,讓我感到生活很充實。雖然傳教經歷很具挑戰,當中有苦有樂有感恩,但只要不放棄,懷著信德撒種,撒種時不要擔心種子落在何處,成果自有天主安排,所以我對福傳充滿希望,加入修會成為傳教士這個決定是很值得的。」

馬修女在香港福傳已超過20年,與香港人一起經歷起起跌跌,非常欣賞香港人的毅力,而且懂得把握機會,相信與中國人能吃苦的美德有關。離家多年,馬修女認為傳教事業與所有基督徒的最終召叫是一樣的:明認自己在世上只是外方人和旅客,真正的家鄉在天上。(賴)


  • 01 到羅馬出任修會總幹事時,馬修女(左二)與其他傳教士合照。
  • 02 來港兩個月後,馬修女即被派遣為越南船民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