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思潮】功能性別?性別功能?

期數
4158期
刊登日期
2023.10.27
主曆
2023年10月29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變性思潮「結構功能理論」由塔爾科特.帕森斯(Talcot Parsons)開創,這個理論的基本前提是:社會由互相影響的無數個基本部分組成,我們需要理解和確定每個部分的功能和要素,解釋這些要素如何在社會中發揮作用。

例如,在一個社會組織中,有人被選為領導、秘書、財務人員和其他各種結構性(structural)職位,甚至包括一些需要接受自己是普通成員的人。這些不同的功能旨在達成整個組織的目標和使命,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由此引申,任何一個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都不能夠脫離它所在其中的更大的組織,例如: 文化、傳統、社會制度,和基本的價值系統。一個常見類比,是用「器官」一詞代表部分或個人,而「身體」一詞代表社會,個人是為社會的整體運作而服務的。

應用於研究社會以及家庭制度,結構功能理論提出,家庭是社會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家庭這個組織中,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只有當每個人都發揮其「原來的」職能和作用時(角色),才會有所謂的和諧,進而為社會(更大的組織)的穩定與和諧做出貢獻。

與性別角色相關的是,根據這個理論, 性別不平等的存在對各方來說恰恰有正當理由,因為它被用作創造勞動分工的有效方式, 在這種性別制度中,特定人群要明確負責某些勞動工作,而另一些人群則明確負責其他工作:早期人類的社會傳統是,男人當獵人,女人當採集者。作為獵人,大多數男人在戶外活動,負責謀生或為家庭提供食物。在前期的工業社會階段,大多數婦女在家裡扮演不同的角色,負責生育事務,懷孕和養育孩子。這種分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運作良好,成功地創造出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 性別角色的分層主要由「性」決定。當所有「部分」(個人)都接受其所「規定」的功能並按照其功能行事時,社會和家庭就會出現平衡與和諧。如果性別角色的傳統總是指向原本的位置,不被打擾,這種平衡就會得到保證和實現。

儘管這一理論受到很多批評,但它在現代社會中仍然流行。它強調的社會和諧和穩定,可能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它強調不變的社會秩序,視社會矛盾為不正常現象,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弊病(例如不平等,犯罪問題) 被理解為是「私人的問題」,是因為有些人不能夠適合現代社會的規範,解決方法是改變他們並需要他們跟隨行之有效的「正常秩序」。這個理論強調秩序和穩定,不是「改變」,強調每個人對社會的作用,個人的基本價值往往因此被忽視。作為基督徒,我們需要小心這一點。

與性別角色相關的是,我們教會也強調男性與女性有不同的角色,在各個崗位上有不同的分工,然而這只是一種分工,不應該演變成社會地位或階級的不平等;但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裡,卻出現了資源和權力不公平的現象。這是天主創造男女不同所產生的問題,或是人類自己製造出來的問題呢?

•本專欄逢一、三、五主日刊登


  • 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