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聖地初探的反思(六)〔作者︰羅敬業 〕

期數
4160期
刊登日期
2023.11.10
作者
羅敬業
主曆
2023年11月12日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牧者之歌本頁圖片/檔案 - P07C_500「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耶穌這番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又有幾多人認真思考過這番話的含義。

踏入耶路撒冷舊城區,有許多朝聖點,都值得停留駐足參觀、默想,其中不得不提苦路。苦路,是耶穌在生命最後的階段確實走過的路,但是耶穌走過的路線是哪條呢?按照歷史,應該是由達味塔到聖墓復活大殿。每年四旬期,無論是堂區的公拜苦路,或者個人的苦路善工,一般都是在苦路牌前默想、祈禱;有些團體,會移師至戶外舉行,例如:大嶼山聖母神樂院,沿著碼頭、斜路,一直到神樂院聖堂前的永援聖母橋為止,可以有較長時間的靜默和反思,細味耶穌的苦難,以及他對我們的犧牲和愛情。記得在修院接受培育時,每年四旬期週五黃昏,修院團體除了安排在大聖堂拜苦路外,有時還會一改慣例,在修院的戶外地方舉行。聽聞現在的修生團體,甚至會自行撰寫默想,筆者對此十分讚賞。

言歸正傳,今日在舊城區內的苦路14處,分佈在穆斯林區(阿拉伯)和基督徒區的範圍,而這些「站牌」一直到了18世紀才有。苦路並非方濟會士所發明,而是來自更古老的傳統。第四世紀末的朝聖者埃格里亞(Egeria),曾記錄自己在星期五參加過拜苦路的善工。方濟會士承繼了這些古老傳統,使之流傳至今。從十三世紀以來,方濟會士就受教會的委託,成為聖地忠實的看守者。十七世紀時,由於方濟會士聖利安納(St. Leonard of Port Maurice)大力宣傳拜苦路的敬禮,教宗克來孟十二世(Clement XII)在1731年,正式確定十四處苦路,以及苦路敬禮的方式。為符合聖經的記載內容,教廷聖禮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75年及1991年,分別編寫了與傳統十四處不一樣的苦路,也包括了紀念救主的復活。

事實上,除非能大事挖掘考察,今日已不可能找出耶穌真正走過的苦路。不過,舊城區這十四處苦路,仍能幫助一眾朝聖者尋找耶穌當年受難時所走過的苦路,跟隨行走,以默思耶穌基督為我們所作的犧牲。

沿著這十四處苦路前進時,筆者彷彿踏著耶穌走過的路,跟隨他的腳蹤。一路上,懷著朝聖的心情,彷彿尋寶似的,因為這十四處苦路的指示牌,有些顯而易見,有的卻不,所以一不小心就會錯過了而需要重新折返。過程中,需要不斷請教路人、朝聖者,才發現原來有許多朝聖者也是同路人。每一處苦路,基本上都附設小聖堂, 有的開放給公眾參觀,有的卻不,或偶然才開放一次。所以,除了感覺和耶穌同行外,也感到一份莫名的唏噓和傷痛,體會到耶穌一再被人惡意的拒絕,世人何時能真正明白天主的愛情和呼喚呢?

  • 圖:人們抬著十字架,在耶路撒冷舊城的十四處苦路紀念耶穌受難。(圖:天美社)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