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思潮】激進女權主義

期數
4161期
刊登日期
2023.11.17
主曆
2023年11月19日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變性思潮「激進女權主義」(Radical Feminism)在20 世紀70 年代在美國迅速發展起來,它植根於廣義的當代激進運動,目標是要瓦解父權制( patriarchy)。這一理論視父權制為壓迫女性的權力系統,促進男性的特權;異性戀家庭被視為使男性特權合法化的制度,維持女性受到壓迫的現狀。運動的先驅者,例如埃爾莎 吉德羅(Elsa Gidlow),瑪莎雪萊(Martha Shelley),認為女性的生活中不需要男性,她們鼓勵女性獨立,甚至成為女同性戀者,擺脫男性外在和內在的支配。

激進女權主義者拒絕把女性所承受的壓迫,簡化為經濟或階級制度的原因(例如受馬克思義影響的女權主義者所倡導),她們強調父權制是問題的首要原因,重點是反對父權制而不是反對男性,她們只是透過批判男性的特權,來提高人們對婦女受壓迫的認識。她們的目的是重構社會結構以實現性別完全平等,由於家庭和宗教延續和合法化了當今壓迫的制度,因此她們把家庭和宗教當作敵人和攻擊的目標。

有關「性取向」的問題,一些激進女權主義者提倡政治形式的女同性戀或獨身主義,作為在整個父權文化中替代異性戀的選擇。然而,在激進女權主義群體中,對跨性別人士( the transgender)的身份問題仍然存在爭論。一些人支持跨性別人士的權利,爭取「性別」的徹底解放;也有些人反對跨性別主義, 尤其是「跨性別婦女」,認為「跨性別婦女」實質上促進了父權制的性別規範。

這一理論受到不少尖銳的批評,反對的聲音也來自女權主義者本身的陣營。例如,自由派女權主義者認為,男女之間完全平等只是「烏托邦」空想,陳義過高,最終會損害女性本身,因為一般情況下,普遍女性都有生育的負擔(生理和心理),她們無法擺脫這種現實的約束;退而求其次,反對者認為,女權主義的社會運動,應該爭取平等與差異之間的平衡。

無可爭議,激進女權主義者揭示了一幅圖景,讓我們看到女性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事實上,這種不平等現像在我們社會的某些階層,或在某些社會的所有階層中,仍然存在。我們需要批判性地審視我們現有的社會制度和佈局,盡量作出補救和改變。

激進女權主義對家庭和宗教的譴責如此徹底,以至於實際上是「把洗澡水與嬰兒一起倒掉」。人們可以反問:「何以能說家庭和教會對我們文明的發展沒有任何貢獻,只是邪惡?」 另一方面,儘管人類在物質方面取得極大進步,但社會的人際關係卻顯然惡化;在這個時刻,家庭和宗教的支持者不妨撫心自問, 我們如何能夠化解性別不平等的矛盾,提高人類的福祉?

  • 本專欄逢一、三、五主日刊登

  • 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