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認識綠色交通

期數
4162期
刊登日期
2023.11.24
主曆
2023年11月26日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

共用圖片/檔案 - 社論11月26日是世界可持續交通運輸日,所謂「可持續交通運輸」,是指對環境影響較小的運輸方式,例如公共車輛、環保汽車、共享汽車、踏單車、步行等等,通過節約能源或駕駛採用環保能源的車輛,既保障人口流動及物流運輸、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又能有效地減少碳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減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的確,交通運輸所排放出來的碳和污染物,對環境及空氣污染造成嚴重破壞。在活動或產品的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稱為「碳足跡」。根據聯合國的資料,每年全球人均碳足跡為5.9噸,當中逾七成是來自行駛中的車輛。資料顯示,若果能實踐「無車」,全球每年將會減少3.6噸人均碳足跡。當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無車」,似乎並不可能,根據運輸署的資料,截至2023年9月,全港領有車輛牌照、能夠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數目逾81萬5千架,較去年同期上升了0.6%,可以想像假如所有領有牌照的車輛全駛到街上,將會造成嚴重的道路擠塞和空氣污染 !

為了愛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我們下次外出時,不妨考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它們的載客量毫無疑問較私家車多。據運輸署的資料,各類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鐵路、電車、巴士、小巴、的士和渡輪,在2023年1月至8月,每日載客量為1,100萬人次。減少道路上的行車數目有助改善交通擠塞,另一方面亦有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空氣污染。

另一個有效減低碳足跡的方法,就是鼓勵公眾使用電動車, 現時香港有不少停車場提供汽車充電服務;生產力促進局轄下的汽車科技研發中心正探討如何利用氫能及燃料電池,去解決電動車的充電問題。氫能的好處是零碳排放,只排放水份,是非常潔淨的能源。現時大部分的汽車都是以化石燃料(例如汽油、柴油或石油氣)開動,這些燃料無法再生,而且會排放出氮氧化物和懸浮粒子,污染空氣,影響我們的健康。

梵蒂岡城國在保護生態環境和可持續交通發展方面,同樣不遺餘力,特別是教宗方濟各在今年10月4日發表了《請讚頌天主》宗座勸諭,號召全球在氣候變化的緊急情況下共負責任。梵蒂岡城國於今年11月中啟動了「2030生態皈依」可持續交通發展項目,計劃逐步以電動車取代現有車輛,希望減少排放二氧化碳, 並在城國內架設充電網,積極推動綠色運輸,盼望對其他國家能產生示範作用,一起關注我們的共同家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