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思潮】瓦解「男」「女」?:後現代主義的性別理論

期數
4163期
刊登日期
2023.12.01
主曆
2023年12月03日 將臨期第一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變性思潮「後現代主義」的一位重要思想家是雅克 · 德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出生於法屬的阿爾及利亞,對人文和社會科學有重大影響,許多學者認為他是後現代主義的「先知」。他對西方哲學的批判以及對語言和意義本質的分析,在知識界引起了很大爭議,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德里達創造了「延異」(différance)一詞,意味著差異,以描述語言意義是不停地「被創造」和變更,而不是「被賦予」,因為意義是透過字詞之間差異的「遊戲」(play)而被創造的—這種「遊戲」是「無限的」和「不確定的」。但我們總是有一種錯覺,認為一個字詞的意義起源於現實的結構,並且直接呈現了該結構的真相(真理),相反,「事實上」,所有意義僅存在於在上下文的情境之中。德里達提出了「解構」(deconstruction)的概念,意味著對「文本意義」進行考察和分解,暴露它所依據的假定的內部矛盾,以及它的基礎的不穩定性,從新發現其「真正意義」。

有關性別的論述,德里達經常使用 「男性中心主義」(phallogocentrism)一詞,指在語言意義的發展中,男性擁有特權,在語言中給世界和事物賦予意義,使到「意義」集中於男性的觀點,強化男性是社會組織的中心的地位。像人們通常所理解的「自然」和「性」之類的術語,並不是真正的事實,而是帶著男性觀點的「烙印」,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成為我們所接受的「理解」。女性因此需要透過重新思考和解構性別差異,明白性別是不確定的,每個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體驗他們的性別認同。

他主張女性應該進行「性別之戰」,顛覆已經存在的男性主導的權力結構和規則,但是並非服從於它,而是把自己放在這個結構之外,不受它的支配。女性的力量在於她們能夠隨意逃避和滲透男性的結構,但從不屈從和依附於它們。

解構主義是針對現有的權力結構而產生的,所以解構主義總是政治性的。在1990年代,德里達積極參與各種社會運動,例如反對死刑、歐洲種族主義,極權主義等等。他倡導必須不斷為正義而戰,他的識見和行實,教我們不要停留在「閱讀的行為」,而是要為社會賦予新的期待和新的意義。

解構主義者對傳統和傳統思維方式的批判和瓦解,無可避免地帶來了廣泛的虛無主義的風氣;他們瓦解了性別二元論(男或女)的意義,換來了今天有超過一百種性別認同的窘境。

另一方面,基督徒現在身處於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中,解構主義提醒我們:不妨對信仰有一些「解構」和反思,讓我們能夠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別人,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 本專欄逢一、三、五主日刊登

  • 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