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教會社會牧職之 回顧本地教會與勞工同行(三)

期數
4169期
刊登日期
2024.01.12
作者
李靜敏
主曆
2024年01月14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工道自在柴灣中心以學習媒體制作,也組織年青人一起製作社區媒體,以鏡頭述說社區關注;另一廣為人認識及受歡迎的群體,就是「展新業」(小組名稱由小組成立初期三位組員的名字組成),由一群有輕度智障的就業人士所組成,他們透過教授製作以石膏為材質的聖像藝術品, 得到教會內外團體的邀請前赴教授製作,一反社會認定智障人士必然是服務使用者的先入為主想法。

先知聲音

與勞工同行路上,時代徵兆繼續邀請勞委會在困厄中陪伴。政府於2000年起陸續將政府公共服務外判,大批工人跌入價低者得的外判服務合約內;2000年也是強制性公積金制度正式實施的時間,但卻是軟弱無力不足以保障所有低薪工人或無償家庭照顧者退休後的生活。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發。2007年香港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工人再次遇上大風暴。2011年香港有超過一半僱員的每週工時超過44小時,工時超過60小時的更近兩成,位列全球最高工時的地區之一。2013年政府宣佈「貧窮線」但卻沒有訂立滅貧目標,其時香港貧窮率近兩成。

時代巨輪的推進下,勞委會在2005年發起「家庭工資倡議運動」,組織「天主教家庭工資關注組」及「天主教爭取家庭工資聯盟」,成為教會內得到廣泛參與的政策倡議項目,勞委會聯合關社組、教區機構及教友一起推動最低工資的立法,保障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及發展, 最低工資條例最終在2011年由政府訂立生效。

2006年組成「欠薪勞工關注組」並進行不同有關僱員於勞資審裁處申索的情況調查,發現有不少經勞審處裁斷敗訴仍然不向申索僱員支付欠薪的僱主,勞委會將這些僱主運用法例灰色地帶的現象向社會披露,2010年政府通過將僱主違反勞資審裁處裁斷正式列為刑事罪行, 加強了對欠薪僱主的阻嚇作用。

筆者一次在與一位康文署公園外判清潔工的關懷問候過程,聆聽到她們所提供的是公共服務但所領受的工資只是貼近最低工資水平, 促使勞委會2012年起開始針對政府外判清潔工人進行工作場所的探訪工作,關注價低者得的政府合約服務外判對基層工人的影響,又關注他們的職業安全健康方面的保障,曾就此發佈多個相關主題的研究並向政府陳述相關發現,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2017年成立跨局跨部門工作小組,2019年實施一系列改善政府服務合約的措施,包括增加標書評分制度下的技術比重至不低於50%(分配不少於25%於工資水平的分數)、外判工人享有合約約滿酬金、受僱滿一個月可提早享有法定假日薪酬等。新措施實施一年後,外判非技術工人的薪金由貼近最低工資的水平上升了24%。個別工種方面,2019年勞委會進行公廁外判清潔工人休息及用膳情況調查,之後進行一連串的游說工作,同年食環署逐步改善公廁外判清潔工人的工作環境,為他們提供飲用水、儲物櫃、摺枱及摺椅等基本設施,還他們尊嚴對待。

勞委會自2012年起得到香港樂施會的資助,聘請能操少數族裔語言的同工加強勞委會對南亞少數族裔居民的服務,尤其關注他們在使用政府公共服務的語言阻礙,2014年起更開始關注輔助少數族裔就業服務方面的欠缺,並為此在九龍區內提供相關勞工牧民服務,包括於2016年開展「少數族裔就業支援試驗計劃」, 以累積實證經驗證明少數族裔需要運用個案管理模式及從他們的特殊社會文化及家庭的角度提供輔助就業服務。勞福局最終於2018年拍板,由社會福利署在各區設立為少數族裔人士轉介社會資源的外展隊,及由勞工處在各區設立多元種族就業計劃。

•本專欄逢二、四主日刊出


  •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