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思潮】包容與堅持: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期數
4170期
刊登日期
2024.01.19
主曆
2024年01月21日 常年期第三主日(天主聖言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變性思潮基本上,兩大宗教主要的關注,是通過維護家庭價值來維持人類未來的文明,因為他們認為完整家庭在社會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特別在教導下一代生存技能和道德價值觀方面,讓他們在社會中有所作為。

印度教屬於「單一主神論」(Henotheism), 介乎於一神論和多神論宗教之間的。雖然教內的教派極其眾多,大多數以《四吠陀》(Four Vedas)為聖典,相信眾生的「我」(「阿特曼」Ātman)是肉軀的主導力量,死後會離開遺體投胎轉世;人類生活的目的是透過精神修練,結束「阿特曼」的旅程,輪迴解脫,親證「梵我如一」的超驗境界。

在印度教中有男神,女神,雙性神,或無性別的最高的神祗「婆羅門」(Brahman);與此相關,印度教有許多典籍認為性別和性向是流動的,可以改變的。在其漫長歷史中,第三性別(變性人和對異性缺乏慾望的人)的成員並沒有被排斥,有時還被認為擁有神聖的洞察力。然而,對印度教徒來說,婚姻是一個重要的制度,包容多元性別之餘,如果異性戀家庭價值觀被挑戰的話,是他們不容易解決的矛盾。

伊斯蘭教(Islam),公元 7 世紀由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世界開始傳播。 伊斯蘭教是一神論宗教,真主(Allah)是唯一的神,世界的創造者和恢復者,祂的啟示透過一系列先知(包括亞當、亞巴郎、梅瑟、和耶穌)傳達,穆罕默德是最後以及最重要的一位。

伊斯蘭教在《古蘭經》和聖訓中明確地闡述了有關「性」的各個問題,包括性行為、性別、婚姻、和同性戀的看法。伊斯蘭教不僅視「性」為本能的概念,而是人類的一個重要方面,關係到人類繁衍和生存。

從理論上說,伊斯蘭教在處理性別問題上比較強硬,不會接受改變異性戀家庭的方式和價值觀。伊斯蘭教詳細規定了家庭生活,特別對妻子的規定,因此,對伊斯蘭教來說,性別理論和後現代主義的觀點成為一個大問題。然而,在伊斯蘭教中也有傾向自由主義的教派或信徒,當談到性別理論時,存在著對話的空間,以及不可避免的張力。

與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相比,天主教的觀點更全面地對性別理論做了批判,教會呼籲我們用理性和信仰來回應這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人類和人類文明未來發展的一大挑戰。

現代社會是無神論者的世代,他們的真神是他們自己,有權力者創造他們自己的道德和律法;今天有些人以LGBT 為公義的符號,將來也可以是AI或其他偶像。時常有人呼籲我們教會要與時並進, 多些開放, 包容「性小眾」。然而,這方面的改變涉及教義的根本原則:我們信奉的是一個怎樣的神?衪給我們啟示了甚麼做人處世和成家立室的義理?這些亙古不變的原則,可以如何調節呢?

本專欄逢一、三、五主日刊登


  • 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