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
按圖放大
「四旬期」是教會準備聖週及迎接復活節到來的前40天,效法耶穌曠野守齋祈禱,對抗誘惑,同時紀念以色列子民在曠野流徙40年及諾厄經歷40天的洪水。本年四旬期於2月14日展開,至3月28日(聖週四)完結(不計算主日)。
教友在四旬期內守齋、克己及力行愛德,偕同候洗者所懷的革新及皈依精神,使它變成一個充滿喜樂及希望的時期。
教宗四旬期文告
世人仍遭奴役 靠著友愛走向
教宗方濟各於本年的四旬期文告中指出,世人仍如同梅瑟時代的以色列子民一樣,遭受現代的「法郎」即是權力和金錢所奴役,四旬期要求人們停下來,在天主面前祈禱,學習撒瑪黎雅人走近並關顧受傷的兄弟姊妹。
教宗本年的四旬期文告主題為「穿越沙漠,天主引領我們走向自由。」以色列人當年在沙漠中留戀埃及的日子,今日的天主子民內心也處處受到羈絆。
透過祈禱與善工建立友愛
教宗指出,祈禱、行哀矜及守齋是四旬期邀請人「開放」及「空虛」自己,我們在天主面前能重新發現彼此是兄弟姊妹,「取代互相威脅與敵視,成為同行的夥伴。這是天主的夢想,也是我們一旦擺脫奴役後要前往的應許之地。」
然而,教宗提醒,今日人類在「科學、技術、文化和法律的發展程度,足以確保所有人的尊嚴」,如若不重新思考生活方式,就會屈服於被「奴役」的狀態。
教宗呼籲世人建設更美好的世界,避免在心目中殘留「對受奴役的莫名渴望」。他解釋,奴役在人身上延續的標記,正是缺乏希望,因為「沒有應許之地這目標」而漂泊不定,四旬期則為世人提供一個開始走向自由旅程的時機,「它是恩寵的時期」,正如歐瑟亞先知所說的那樣,在這個時期,荒野成為初戀之地(參歐二16-17)。「天主陶成祂的子民,讓他們脫離奴役,經歷從死亡走向生命的過程。」
教宗在文告中寫道,善度四旬期首先要「面對現實」,正如天主告訴梅瑟的那樣:「我看見我的百姓所受的痛苦,聽見他們的哀號。」(參出三7- 8)他指出,「許多受壓迫的兄弟姐妹的哀號也達至天上。我們要自問:聽到他們的呼聲嗎?」如果我們向冷漠低頭,我們就必須承認「我們仍陷入『法郎』的控制之下。」
教宗指出,這種控制甚至撲滅世人對改變世界的願望,當今世界缺乏希望,我們必須加以警惕,因為這情況「令人失去夢想。」四旬期是天主子女「皈依及獲取自由的時期」,所有人在這個時期立志決不再做奴隸。
權力 金錢 偶像使人停滯
教宗寫道,我要為防範偶像,甚於現代的「法郎」,偶像就如「法郎」的聲音散布在我們耳邊,誘使我們追求掌握全能、受到萬人景仰及控制他人。謊言的誘惑有多大,眾人皆知,然而,這經常被行走的路非但沒有讓我們前進,更讓我們停滯不前,製造衝突;還有一群新冒起、微小及謙卑的人,沒有陷入謊言的誘惑,而神貧的人則開放自己的心,治癒及維繫這個世界。
改變生活 共議同行
談到教會所處的共議同行進程,教宗表示,四旬期提醒我們這也是「共同作決定的時期」,透過選擇來影響我們所居住的環境「購物習慣、照料受造界、接納被遺忘及被輕看的人。我邀請每一個基督徒團體這樣做:鼓勵教友重新思考生活方式;反思自己在家園裡的臨在,並思考該怎樣令自己的家園變得更美好。」
教宗鼓勵基督徒透過四旬期皈依的時刻,幫助迷失方向的人去發現一種新的希望「就如我去年夏天在里斯本(普世青年節)會晤青年時說:『繼續尋找和接受挑戰。在這刻我們面對巨大挑戰,聽到痛苦的哀號。我們看到的是斷斷續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然而,我們要敢於思考,知道我們並非半生不活,而是在孕育中;不是終結,卻是開始。」
教宗2024年四旬期文告全文,見聖座網站:
- 01 聖灰
- 02 聖地的拜苦路
- 03 聖地的聖枝遊行
- 04 教宗方濟各施放聖灰(資料圖片)
- 05 苦路第六處「韋羅尼加為耶穌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