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議同行】 第一個千年中教父與聖傳的見證〔作者︰鄭小慧〕

期數
4173期
刊登日期
2024.02.09
作者
鄭小慧
主曆
2024年02月11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共議同行本頁圖片/檔案 - 07C_500在教會歷史長河中,「耶路撒冷宗徒會議」一直被視為教會日後「主教會議」的典範和支柱。在第一個千年裡,「共議」的精神是如何體現的?復活的基督又是如何與教會同行的呢?

審查這一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當時的背景和教會的發展情況。基督徒在第一世紀經歷了來自猶太和羅馬當局的迫害,其中一個最嚴厲的迫害發生在公元60年代,由尼祿皇帝發動。儘管面臨困難,新約在第一世紀完成,福音傳播到地中海東和羅馬帝國的一些地區,信仰逐漸獲得認同。基督徒在主要城市建立了地方教會。總的來說,在第一世紀,除了新約中記載的「耶路撒冷宗徒會議」外,沒有記載其他類似的「會議性」事件。

在第二世紀初,安提約基亞的依納爵通過給厄弗所教會的信,描述了各地方教會對「共議」精神的理解。他認為教會的所有成員都是「旅途中的同伴」,因為他們享有洗禮的尊嚴,並與基督保持著友誼。對當時的教會來說,正統教會的顯著特徵包括忠於對宗徒教導,在主教的指導下舉行聖體聖事,有序地行使各種職分, 以共融為首要,在相互服務中讚美和榮耀聖父、聖子和聖神。

迦太基的西彼廉制定了主教和「主教會議」的原則,該原則必須在各地方實踐於教會的生活和使命。「在地方教會中,沒有主教就不能做任何事(nihil sine episcopo),同樣,沒有長老和執事的議會的共識也不能做任何事(nihil sine consilio vestro),沒有信友們的共識也不能做任何事(et sine consensu plebis)。」(註1)這個原則強調了主教在地方教會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信徒的共識和支持對教會生活和事工的關鍵性。

自第三世紀開始,教區和教省定期舉行主教會議,處理當地的紀律、禮儀和教義問題,致力於體現對所有教會的共融信念。到了第四世紀, 教省的成立和發展,促進了地方教會之間的共融,由一位都主教領導。為了共同商議,也設立了教省會議,實現教會共議精神的具體機制。

尼西亞大公會議是教會歷史上的第一次大公會議,由主教們行使「共議」的權力,是復活之主在大公層面上,藉著聖神的力量引導和指引天主子民前進的首次制度化體現。第一個千禧年的歷屆大公會議也有類似的經歷,真實地塑造了天主教至一性的特徵。

註1:Cyprian, Epistula 14,4 (CSEL III, 2, p. 512)

逢第二、四主日刊登


  • 鄭小慧,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成員。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