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在氣候變化之下 與基層勞工同行

期數
4175期
刊登日期
2024.02.23
作者
黃傑業
主曆
2024年02月25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工道自在近年氣候轉變加劇,無論是暑熱天氣還是颱風暴雨,似乎都提醒著我們,氣候危機已經逼在眉睫。面對環境問題,減廢回收、污染者自付成為了近期最大的關注。但縱觀整個課題,基層勞工似乎比一般人生產更少污染,卻又承擔更多代價和責任。若我們展望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兼顧弱勢處境是達至生態公義不可或缺的一環。

以極端天氣為例,我們在2023年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和最多雨的秋季。基層工人在酷熱天氣下承受著曝曬及高溫的工作環境,他們在戶外工作難以補給用水和獲得妥善的休息空間,導致中暑風險上升。勞委會在8 月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超過六成建造業和戶外清潔工人在工作期間曾出現熱疾病症狀,反映著他們在工作上仍有很大的需要。

在颱風暴雨方面,颱風「蘇拉」和「小犬」先後吹襲,造成破紀錄雨量及多處水浸。基層工人在極端情況下仍要冒著交通停駛、設施損壞和水浸的風險上班,往返時間倍增、交通費昂貴,卻不一定得到相對的保障。即使他們抵達工作地點,仍要面對各種難題,他們在颱風後需要清理大量塌樹和雜物,有的甚至被要求處理危險工作,以確保城市盡快恢復運作。

基層工人不辭勞苦地工作養家,同時亦為城市帶來無形的保障,他們將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又為大眾確保公共衞生。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氣候變化對基層工人造成巨大的代價,實在有需要為他們提供充分的保障。

為應對環境問題,近期垃圾徵費政策備受關注,徵費原意是透過經濟誘因落實源頭減廢及回收。但對不少基層勞工而言卻是百上加斤,他們收入微薄、消費能力有限,顯然不是造成環境污染的源頭。對於減廢,他們使用的消耗品不多,甚至經常重用有價值的資源;對於回收,他們狹窄的居所難以分類存放回收物料,在長工時外整理回收物並送到收集點亦相當耗時。因此在社區未有充分配套前,向他們徵費似乎是一種傷害。

而且,政策要求清潔方承擔額外角色, 在工人收到違規垃圾時,須拒收、用收費袋包妥或承擔污染者責任。意味著要承受住戶壓力、龐大工作量和法律風險,這份責任相對於污染者而言,無疑是不合比例地高。

對於可持續發展,教宗方濟各在氣候變化大會提出:「這不是窮人的錯,全球近一半的最貧困人口只排放了全球污染物的10%。」他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亦表明:「不少擁有較多資源和經濟或政治權力的人,似乎只著重粉飾問題或隱藏徵兆⋯⋯如果保持目前的生產和消耗模式,負面影響只會繼續加劇。」願我們在氣候變化下,能公正對待每位弱勢人士, 糾正扭曲的生產模式,迎來切實的改變。

•本專欄逢二、四主日刊出


  •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