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 ·活】他山之玉

期數
4175期
刊登日期
2024.02.23
作者
丘建峰
主曆
2024年02月25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神學生活本頁圖片/檔案 - 09A_500早前有幸被邀到澳洲華人教友團體做點培育工作,講了幾場,不知道當地教友是否有所得益,但有機會了解該團體的運作,為我來說,真的大開眼界。

這個團體以移民的香港人為主,老一輩是1997前來澳,加上陸續來到的移民,乃至移民二代,形成團體。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團體人數不少,粗略估計是二、三百人,都算是興旺,但同時也面對相當嚴峻的挑戰。

與香港教會團體相同,他們的困難在於老化,但他們的問題更具體,就是語言問題。雖然都是同一個團體,但老一輩的人習慣用廣東話, 中年一輩可以用廣東話,但英文也問題不大,而年輕一代,就已經是英語人了。

結果,繼續開廣東話彌撒,年輕一代往往聽不明,也不太有感,所以流失就更容易了。改為英語,老一輩又如何處理呢?同時,神父本身能夠說甚麼語言,也左右了團體如何處理。我探訪了另一個團體,他們每月開一次中文彌撒,但邀請神父困難,找不到懂中文的神父時,就需要找方法令彌撒繼續有中文的特色。

正如我參與了唐人街的一台彌撒,主禮神父略通廣東話,唸經時尚可,但到講道時,就用普通話。教友聽不懂,如何是好?處理方法是由教友以廣東話重讀一遍。這一點令我相當驚訝,因為這代表神父要預先寫好全篇講道詞,並且在講道時按此而說, 神父願意這樣做,因對團體有一份很深的體諒。

面對時代的變化,看海外團體力求在挑戰中繼續保持自我的定位,要做得到,團體需要通力合作,不然就難以前行。在我這旁觀者眼中,環境所迫有助教友團結,畢竟是生活在海外,華人是少數,如果彼此還不互助,如何可以保持自身的定位呢?

從這角度來看,香港團體有時不能改變,難以更新,可能也是環境使然。這幾年的社會變動,教會團體需要迎接挑戰,如何調整乃至更新,應該已經提上日程了。然而,我們是否被眼前的安穩狀況所蒙蔽,總覺得眼見的狀況也不錯,真的要做出大改動,這種擔心可能超越變更的決心。

我與當地團體不同的人傾談過,很深刻的印象是負責的領導,非常聚焦在變革上。為他們來說,自己肩負團體的存亡,而自己所下的決定, 成則可以壯大發展,敗則可能會走向完全消失, 故此,他們聆聽我這個局外人的意見,同樣認真而務實,好想就在此刻尋找到方法,可以幫助他們解決迫在目前的窘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個遠慮,正是指我們能否看到更遠的未來,而在這次的澳洲拜訪, 我遇到具遠見的團體,希望他們能解決近憂,走到遙遠的未來。


  • 塘邊鶴系列
廣告